
楊開忠 國家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劉勇 著名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
備受關注的“十二五”區域發展戰略路徑圖,輪廓漸顯——國務院近日公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要在優化提升東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礎上,在中西部一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好的區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
與此前面朝大海的戰略不一樣,這一次,中西部地區成了大贏家。其中,成渝地區、關中―天水地區等被定位為“國家層面的重點開發區域”。而如何乘勢釋放政策效應,在新一輪的區域競爭中勝出,成為了各方考量的重大命題。
“可以說,重慶聯手川陜打造一個新增長極的時機已經成熟,這也是國家新戰略布局所期望的。”昨日,國家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主任劉勇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西南西北聯手,“西三角”將成為媲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中國第四增長極。
區域發展咋布局?重慶是新區域戰略中軸點
重慶商報:《規劃》發布半個多月來,不同的地區都力求從中讀出有利于自身的元素。你認為這一規劃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劉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制定的首部全國性國土空間開發規劃,之所以選在“十二五”開局元年發布,意義非同一般。說到最大的特點,我認為是《規劃》明確表示,中央要在優化提升東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礎上,在中西部一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好的區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
楊開忠:我很贊同這一看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是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調整。特別值得地方政府注意的是,《規劃》勾勒了一條非常清晰的戰略路徑——構建“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格局,這對每一個地區的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重慶商報:“兩橫三縱”具體是什么樣的格局?重慶處在哪一個位置?
楊開忠:“兩橫”為兩條橫軸的城市發展布局,一條是陸橋通道,一條是沿長江通道;“三縱”是指以沿海、京哈京廣和包(頭)昆(明)通道為三條縱軸的城市發展布局。首先,“兩橫”與重慶有關,陸橋通道“一橫”是亞歐大陸橋的組成部分,也是重慶目前打造的一條出海通道;長江通道“一橫”則少不了重慶這一重心。其次,在“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重慶還是沿長江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的交匯處,是當仁不讓的戰略中軸點。
劉勇:我認為,這與國家近年來對重慶實施的一系列戰略布局不無關系。如果說中西部還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的一個“塌陷區”或短板,中央很希望通過重慶這一承東啟西地區的崛起,彌補區域經濟布局中的一大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