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們如何
把重慶小面變高大上
▲宋奇和他的創業團隊
▲中央廚房里,師傅們在制作小面。
小面裝進盅盅里
五星級酒店總廚管理
標準化計量鹽和油辣子
9人眾籌160萬元
開在甲級寫字樓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中的《嘿,小面》熱播,小面作為重慶美食的名氣越來越大,但問題也暴露出來:小面攤大多店面狹小、衛生條件堪憂,讓前來嘗試重慶美味的游客直搖頭。這,也讓一名老板看到了商機,眾籌(眾人籌資)160萬元打造一家“環境友好型”小面館。
9月8日,一則“尋人啟事”在朋友圈里流傳:這則尋人啟事找的不是失蹤人口,而是創意小面館的投資人。這家發起眾籌的小面館叫做“重慶盅盅面”,開在甲級寫字樓。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聯系上眾籌發起人之一的重慶鎏福堂酒店管理公司總經理唐新宇。他說,兩天就收到20多封投資意向郵件,意向投資金額超400萬元,經過兩周的面談和篩選,確定了包括自己在內的9個投資人,眾籌了160萬元資金來打造“重慶盅盅面”。
在輕軌6號線光電園輕軌站旁的雙魚座寫字樓底樓,“重慶盅盅面”店面裝修正在進行掃尾工作。若不是店門口碩大的“重慶盅盅面”的招牌,你還會以為這是咖啡館。
整個店面有近300平方米,開放式廚房占50多平方米,整個面館外面還有50多平方米的下午茶座。唐新宇說:租金一個月就要花去5.4萬元,店面裝修設計每平方米就是160元,裝修更是每平方米1200多元打造。“因為周邊全是大公司重慶機電集團、川儀集團、中國移動等,白領人群居多,有10多萬人在這里辦公,我這里小面6元2兩,牛肉面22元2兩,吃個面喝個飲料,人均消費30元左右,有針對性地做白領市場,前景應該不錯。”
高大上1
200平方米中央廚房
有了高大上的店面,怎樣給食客呈現一碗高大上的小面呢?
唐新宇高薪聘請了五星級酒店的總廚來管理廚房系統和菜品創新,原必勝客的高級經理人來管理商業架構,上市企業的財務人員來做財務。他還關掉了原本金科蹄花面旁邊的私房菜餐廳,改造成為200平方米中央廚房,召集了10多人的專業團隊,由一位曾任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的廚師帶隊研發面、點心和小吃。
“制面機是專門從合川買的,南方北方的制面機有區別,而我們用的這種只有合川才有賣。”唐新宇在中央廚房現場介紹:“面粉是河南的高筋面粉,跟蛋調和的比例都試制超過了一個月,保證外賣時10分鐘之內不會粘連,面和佐料用的素材都單獨配好,到店里面由培訓過的師傅現場打佐料保證小面麻辣鮮香。”
這樣做出來的面條,唐新宇認為還有得改進,于是“重慶盅盅面”只有一種寬度的面條:比普通的韭菜葉略寬,但厚一點。記者現場體驗了一下,把2兩小面放在外帶包裝里,過了10分鐘,面條沒有粘連,吃起來相比普通店面里的堿水面更有嚼勁。
小面不能適應多元化的胃口,唐新宇還想到了利用已有的面澆頭牛肉、肥腸等開發套飯系列產品,甚至還有下午茶套餐,包含了點心小吃咖啡、氣泡水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