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庭:重慶交通大學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主持國家973前期計劃項目等國家、省部級項目1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項,獲重慶市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今年42歲的周建庭是重慶交通大學首位獲得國家“杰青”稱號的教師。而他不僅是國內有名的危橋整治專家,還是重慶交通大學不少學生的“偶像”。
24歲就出了研究成果
1989年,年僅17歲的周建庭考上了重慶交通大學路橋專業。本科畢業后,他以優異的成績留在重慶交通大學讀碩士研究生,并走上了探索“橋梁安全評價”之路。當時的橋梁安全評價技術在國內剛起步,為了能掌握這一技術,他的全部時間都花在了查閱資料和測試數據上。
1996年,24歲的他在國內首次提出并完成“遞推迭代實測橋梁影響線評定橋梁承載力技術”研究。針對梁式橋,開發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橋梁承載力評定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新技術具有安全、可靠、全面的特點,并較常規評定技術減少費用20%以上。我市的一號橋就運用了這一技術。
初出茅廬就讓人刮目相看,周建庭沒有止步。隨后進入重慶大學進行博士、博士后的學習,并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學習。完成學習后,他選擇回到重慶交通大學任教,35歲就評上了博導,成為了重慶交通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20多年為300多座大橋看病
周建庭愛這樣介紹自己:“我是一個給橋梁看病的醫生?!?/p>
“就像醫生必須要看到病人,我給橋治病肯定也要經常見到橋才行?!敝芙ㄍフf,在對橋梁進行監測、測試時,對于設備的安全調試,有時工人安裝不好,他就要親自爬上去弄,高達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橋塔他都爬過。
學路橋專業的學生都說跟著周建庭前途大,不過也非常辛苦。周建庭說,他的學生都要跟著他下工地,女學生最后都被他訓練成了“女漢子”。
20多年來,他主要致力于橋梁安全狀態監測、評估與舊危橋加固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在橋梁加固研究領域,周建庭先后研發了10余種舊橋加固創新理論和技術,并在實踐中得到成功應用。全國12個省市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成功加固了339座橋梁。
目前,他正在進行特大跨拱橋的健康與監測問題的研究。周建庭表示,此次獲得國家“杰青”項目的支持,他將繼續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更好地為橋梁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