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元義:重慶醫科大學博士、留美博士后、碩士生導師,超聲分子影像學重慶市醫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近5年主持的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重慶市杰出青年基金等9項,獲得重慶市杰青基金項目,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超聲不僅可以用來診斷病情,還可以用來治病,這就是39歲的重慶醫科大學鄭元義教授的研究內容。超聲分子影像與治療方面的研究,多種診療一體的多功能超聲分子探針的設計,促進了超聲分子影像向治療領域的拓展。
血管外腫瘤細胞實現超聲診斷
超聲分子影像學最早就是由鄭元義所在的重慶醫科大學超聲影像學研究所的王志剛教授提出來的。“這門學科很新,但也很有發展潛力。”鄭元義說,超聲分子影像研究能夠為我們研究疾病提供一種深入細胞的更具體的顯像工具,讓我們可以無創、安全、實時、清楚地看到患病部位細胞內部的情況,更清楚地了解疾病。同時,通過超聲分子探針,還能靶向治療癌癥等疾病。
讓超聲診斷更清楚、讓超聲治療成為可能,這就是鄭元義做的研究。鄭元義說,他及團隊在王志剛教授的領導下,著重進行超聲造影劑及分子探針的設計、合成、調控及相關科研儀器的研發。
“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實現用超聲診斷血管外腫瘤細胞。”鄭元義說,他針對當前超聲分子探針不能穿過血管內皮間隙的瓶頸問題,研發了相變型超聲分子探針,實現了血管外腫瘤細胞超聲分子顯像,大大提高了癌細胞診斷的準確性,提高了疾病早期診治能力。
超聲讓殺癌藥物精確釋放
“癌癥運用靶向治療效果好,對正常組織影響小,但是有些載體卻并不夠安全。”鄭元義說,他們研究出了超聲介導的微泡藥物遞送系統,具有非病毒載體、聲控釋藥、聲控效應、開放血管屏障等優點。
也就是說,治療癌癥的藥物只需要裝入他們研發的微泡中,輸入到癌癥細胞聚集處,在超聲下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藥物的進入情況。通過超聲控制,能促發微泡破裂,釋放藥物,并且超聲能夠在細胞上打孔,打開血管屏障,方便藥物進入細胞,精準地殺死癌癥細胞。
“目前我們已經研發出了多功能超聲分子探針、超聲影像監控下的藥物控釋儀器,并且已經申請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鄭元義說,目前中科院等研究機構已經開始使用他們的儀器從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