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空間單元,既是造成各類環境問題的主要根源和環境變化影響的承受者,也是改善全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推動力。在世博會“環境變化與城市責任”論壇上,產業綠色創新、低碳城市、可持續的生產和生活模式等詞匯成為海內外專家學者熱議的關鍵詞。記者也感同身受,在綠色革命理念日漸深入人心的時候,我們更渴望獲得的,是走向綠色的具體路徑。
踐行“綠色”城市責任進行時
“晚上10點,我們經過C片區的芬蘭館,工作人員盛邀我們入內參觀,當我走進館內的露天廣場,抬頭望天時,我看到了星星!”時事評論員曹景行感慨,“我真切地感受到世博會帶來了環境改變的希望。”
這一點,在上海世博局局長洪浩的演講中得到證實。從世博會籌備到舉辦,“低碳世博”各項措施正逐一落實:50%的園區內綠化覆蓋率;60%以上的路面由再生材料制成;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50%以上;“一軸四館”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達到177萬千瓦時……“我們希望上海世博會能夠點亮低碳經濟時代的美好未來。”洪浩談到,環保問題事關城市未來,城市需要在應對環境變化中發展和進步,以低碳世博推動建設低碳城市,上海正積極行動,以此解答工業化帶來的城市化困擾和難題。
墨西哥國家環境部城市交通與旅游業環境促進司司長塞薩爾·拉斐爾·查韋斯直言,城市無序擴張,帶來了基礎設施負擔加重、空氣質量下降等嚴峻挑戰,達到低碳城市的目標,不僅僅是遵循教科書里的一些原則,更要落實在行動當中,政府要懂得靈活使用政策工具,提高城市承載能力,進而為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當低碳、環保成為共識,城市有責任將之轉化為看得到的現實。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局局長尚達爾·加尼翁,同與會者分享了圣米歇爾區的環境復合工程案例。圣米歇爾區原存在著采石場和垃圾填埋場,噪音和環境污染影響了周邊居民生活。為修復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在180個組織的參與下,蒙特利爾市政府啟動了修復項目:他們設置了垃圾填埋氣體控制系統、建立污水處理系統,推出綠化造林項目,“我們還計劃開辟生態教育展示區,人們可以在這里相互交流經驗,更好參與整個城市的環境保護。”
上海世博會環境顧問邁克爾·沃爾什表示,上海的“軌交+公交”的出行方式,是“很了不起的交通模式和城市治理模式”,期待著有更多城市能夠從可持續發展角度,進一步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將“綠色”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