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電影比《阿凡達》刺激
特效減少仍“驚聲尖叫”
說起石油館,最不能不提的是它的4D電影《石油夢想》。它是由《阿凡達》的技術班底打造的,讓游客見證石油演變的漫長時光,配合影片情節,放映廳的座椅可以完成后仰、前傾、微顫、釋放氣味等10個特效動作,加上視覺的立體成像,比《阿凡達》刺激得多。而昨天劉俊杰向記者透露,其實現在電影座椅特效關閉了一項,“原來有11個特效,現在急速下墜這一項關閉了,后仰也由原來的6個動作減少為3個,最后確定為1個。這也是為了游客的安全,太刺激有些人受不了。”
觀眾全部坐滿后,服務員會提醒游客,要后身貼緊椅背,再雙腿伸直,再戴上特備的眼鏡,才能感受到最佳效果。驚險、刺激、幽默、逼真……無數人看完4D電影以后百感交集。鯊魚在海里游弋,捕捉著獵物,突然對著看電影的你張開了血盆大口;原始熱帶雨林,大黃蜂像戰斗機似的,成群地轟鳴而來,在你雞皮疙瘩浮起,準備躲閃的時候,突然有一只飛到你的鼻子尖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射出一種毒汁炸彈,帶著清香,只是臉上感到濕乎乎的;海底的石油“滴露”冒出,讓人情不自禁伸手,想去摸摸;而一旦沒有了石油,賽車變成了廢鐵,新家變成了廢墟……
“石油館如此受觀眾的認可,我從內心覺得高興和自豪,不過觀眾排六七個小時的隊才能參觀我們石油館,還是覺得于心不忍。”劉俊杰說。
500小時實景視頻僅取4分鐘
昨天,石油館館長劉俊杰向記者揭示了《石油夢想》的前生今世。這時長僅有10分鐘的影片飽含著無數創作人員辛勤的汗水,10分鐘的影片中有4分鐘為實景拍攝,6分鐘為特效創作。
“當初,拍攝人員總共攝錄了500小時的實景視頻,最后從中剪輯了4分鐘納入到最終的成品影片中來,可謂每秒都得之不易。”劉俊杰說,“而如此大成本的制作,我們花費了大約1000多萬元人民幣。”
劉俊杰說,《石油夢想》的制作僅花了半年的時間,之前好萊塢的團隊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當時說至少需要1年半的時間。石油館開館運營后,好萊塢的團隊也來參觀過,他們還說在國外要做出10分鐘相同質量的片子,至少需要5倍的資金。”
劉俊杰告訴記者,《石油夢想》的取景地北至黑龍江大慶,東到渤海,南至南海,西至新疆,制作合成主要在香港完成。“說起拍攝影片的故事真是舉不勝舉。”劉俊杰回憶說:“在大慶取景,低于-30℃,極端溫度達到-40℃,拍攝的機器都不運轉了,拿被子捂,用電吹風吹電池,繼續拍。在海上,起了大霧,船迷失了方向。船上二三十個人,還有女的,后半夜了,沒飯吃。在叢林里,一個場景拍了一個星期。所有的模具都是香港做的,再發貨過來我們核實,我們要精確到每一個細節,所以游客們才能看到那么逼真的恐龍和鱷魚。”
“嘗試4D,我們冒了很大的風險。只能做好,不能失敗。設備都是最先進的,一個影院每天播50場,到目前沒出過問題。晚上10點半閉館后,工作人員要去挨個檢查座椅、調試,一直忙到凌晨兩三點。一個影院128個座椅,乘以2,總共256個。座椅的很多動作需要精確到0.001秒。”劉俊杰準確地說出了所有的數據。
現在,劉俊杰正在籌備7月30日的石油館日活動。他透露,屆時每一個光臨石油館看電影的游客都會獲得小禮物,而進館排在百、千位數的游客更將獲得大禮包,幸運游客還可能聆聽院士的講解。到8月初,石油館還考慮試點發放預約券,“我們希望獲得各方支持,并首先確保發券人和領券人的安全,而且希望石油館的預約券能發送給所有想看石油館的游客。”
來源:東方早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