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交通小事故可發微信處理 拍照發警察就能搞定
創設“東南政務微信第一號”
劉建設有一個特點,快。
他說話很快,快于常人。這可能是因為他總和計算機打交道,所以他說出的話如同電腦一樣,稍不注意會跟不上。
他的手指很快。坐到電腦前,噼里啪啦一陣,聽得見鍵盤的跳躍聲,屏幕上快速彈出一堆你看不懂的數字。很快,你想要的每周十大交通違法數據,都彈出來了。
他真的很快。今年1月,全國首個“微信交通管理服務平臺”也就是“廈門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由他一手創設。
7個月過去,這個微信賬號擁有近20萬用戶,是“東南政務微信第一大號”,擁有六大功能。
當別人還在中途,他已經跑出老遠。
研發平臺讓市民方便繳罰款
做不成喬布斯,可以向喬布斯學習。
現在廈門的交通罰款繳納平臺,就是他設計的。2008年,交罰款都是先到交警窗口排隊打單,再到銀行,經常排長隊,群眾戲稱:比去醫院看“專家號”還難。
這個困擾幾代廈門交警人的“老大難”問題,落到當時只有27歲的他手里,課題難度極高,全國各地沒有成功先例。
歷經半年潛心鉆研,他成功研發“交警罰款收繳管理平臺暨交通違法自助處理平臺”,并于2008年6月20日運行。
從這一天開始,廈門交通違法處理有了革命性的變革:所有商業銀行可繳納罰款,足不出戶可通過網銀、手機、電話、電視等渠道繳納罰款……
交警大隊窗口工作人員由21名民警、47名協警,減少至7名民警、18名協警。據不完全統計,系統平臺啟用后,一年可節省各項行政成本上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