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改革一直較保守:英語降分可能慢半拍
相關新聞
高考加分政策調整
不流汗的競賽 高考不加分了
廈大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說,高考加分政策設計初衷,是為了鼓勵有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有特長的學生,還有就是扶持弱勢群體,比如少數民族。但這么多年實行下來,在很多地方已經變味了。
明年的高考加分政策,有不少省市進行了“瘦身”。具體到我省,最主要的變化是在奧賽和部分科技類競賽上:在高中階段,參加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學生,應屆畢業當年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不超過10分向高校投檔,不再具備高校招生保送資格;獲得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的學生,不再具備高校招生保送資格和高考加分資格。
從2014年起實施,加分項目體育只保留八項,跑步、跳高等都還有,但是圍棋、航模等“不出汗”的項目取消了。此外,大大減少加分分值。
奧賽分值“大瘦身”
家長求老師“勸”孩子別學
明年起,奧賽獲獎不再享受我省高考保送待遇。消息一出,家長急了!有家長找到老師,求老師“打擊”自家孩子,讓他放棄。
一名負責學科競賽的老師說,家長想讓孩子退出學科競賽隊伍,以免分散學習精力。對此,這名老師認為家長功利心太強,“孩子如果有興趣參加競賽,應給予他選擇的權利。如果不分緣由打擊他,會讓孩子有很大的挫敗感”。(記者郭文娟)
實習編輯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