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擇校熱”“入園難” 福建省新政頻出
□《決定》·亮點
推進教育均等化
近年來,我省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是仍存在教育評價體系不夠完善、高考中考的應試導向制約素質教育的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水平較低、優質教育資源仍較短缺、職業教育仍不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及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有待提升等問題。
為解決這些問題,《決定》提出,基礎教育要強化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結合實際科學地推進教育均等化,支持名校辦分校、老校帶新校、強校扶弱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職業教育要更加注重服務產業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課程改革,強化實際操作,致力于培養急需的技術工、熟練工。推進高職教育與中等職業、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等教育的貫通,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高等教育要進一步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增強教育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幾年前破舊不堪的湖前小學,如今擁有嶄新的教學樓和塑膠運動場
□改革·愿景提供更多公共文化設施
福建教育學院黨委書記趙素文:讓每一所學校都能在標準化辦學條件下辦出特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福建幼兒師專副校長鄭健成:希望學前教育能繼續朝著科學、普及、均衡的方向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符合年齡特點、人生開端成長最需要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洪明:教育改革,政策要有延續性,不能讓改革半途而廢,只要認定方向是正確的改革,就要一波一波地將改革推向深入,只有這樣,才能使改革真正有效果。
福州小學生家長鐘繹霖:除了學校教育,社會的教育功能也應該受到重視。希望各個社區能夠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設施,比如圖書館、籃球場、游泳池等等,讓孩子們在校外也有聚集在一起閱讀、玩耍、運動的場所。
□十八大一年來
●近80%義務教育學校實現標準化辦學。
●全省接收80多萬名隨遷子女入學,其中90%就讀公辦校。
●53萬人次中職學生免學費。
●2006年到2012年,教育經費投入增加286%。達356.3億元
●決定實施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4年—2016年)。
●明年初首次高職招考,被稱為“本、專科分類考試”的過渡方案。(記者 李薇 李建芳 黃孔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