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擬辟10條城市風道 引海上季風入城降溫吹霾
環城綠帶規劃圖
福州城,四面環山,閩江、烏龍江穿盆地而過,城內水網密集,每年季風從東南沿海吹來,給榕城吹散暑熱,這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記者7日自市規劃局獲悉,已編制完成的《“生態福州”總體規劃》中,我市將設計10條城市風道,依托內河水網,將海上季風引入城內各處,以達到更好降溫、除霾、改善大氣質量的目的。
總體思路: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
山水圍城,城中有水,自古以來,福州城便與山水相依相伴而生。閩江穿城而過,在城內分為107條內河,河網交錯,這賦予了福州城豐富的生態底子。
市規劃局規劃研究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生態福州”建設的總體思路就是保護原有的山水格局,以顯山露水為主要目標,通過保護山水本體,控制山水界面,建立與城市的良好銜接,建設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山、水、城結合的格局。
根據規劃,“生態福州”的規劃范圍為總規確定的中心城區范圍,面積約1447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建設用地規模約378平方公里。
市規劃局規劃研究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生態福州的發展目標概括為“生態福州,人居典范”。首先是生態,以生態理念引領福州城市發展,探索生態城市建設的新模式,將福州建設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之城;其次是人居,以生態理念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提高人居環境的舒適性,依托省會城市完善的城市服務功能,建設具有高品質生活環境的省會宜居之城,增加民眾認同和歸屬感。
生態格局:兩廊五楔,一環六點和城市公園綠地體系
規劃提出,福州總體生態格局為“兩廊五楔,一環六點和城市公園綠地體系”。
兩廊,即兩江廊道,構建閩江、烏龍江兩條生態景觀廊道。
五楔,即五大山水綠楔,分別是蓮花山—金牛山綠楔、鼓山—金雞山綠楔、鼓山—閩江綠楔、五虎山—高蓋山綠楔、旗山—烏龍江綠楔。
一環,即環城綠帶,是指沿三環和閩江、烏龍江的環城綠帶。
六點,即六大山水節點,分別是金牛山—閩江山水節點、金雞山—登云水庫山水節點、閩江—光明港山水節點、清涼山—烏龍江山水節點、高蓋山—帝封江山水節點和長安山—旗山湖山水節點。
城市公園綠地體系,是指江北城區采取利用現有山水網絡和主要城市公園,修復“斑塊”,完善城市綠地廊道,構建“兩橫四縱”城市綠廊體系。其中烏山—福馬廊道、白馬河廊道及晉安河廊道均為重要的城市綠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