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認識需要過程
目前合法食品添加劑經過安全性評價,過量使用會造成不可逆轉傷害;不明“添加劑”危害更大
5月1日起,衛生部明令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劑。面粉增白劑的爭議到停止使用的過程,從一個側面說明,人們對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
張柬波說,目前,國內外均允許使用食品添加劑。我國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以及發達國家的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有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劑監督管理和安全性評價制度。列入我國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均進行了安全性評價,并經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食品添加劑分委會嚴格審查,公開向社會及各有關部門征求意見,確保其技術必要性和安全性。
但已經納入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如果過量使用,也會對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以最常見的添加劑亞硝酸銨為例,亞硝酸銨是經常用于肉制品生產的添加劑,進入人體后,只要與胺結合,就可能成為亞硝酸胺。如果超量使用,可能引起致癌等后果。
專家介紹說,以美國為例,一種食品添加劑在被批準使用后,隔若干年后,其安全性會被重新評價和公布。假如在1947年和1977年間經常吃美國牛肉,就會接觸到高水平的性激素二乙基固醇,它作為飼料添加劑在美國應用的歷史長達30年。幾十年以后,二乙基固醇已經被證實確有致癌性,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因此明確禁用該物質。
趙霖認為,食品添加劑是人類歷史上從未遇到過的“新異物”,對人體是否有害,需要數年、數十年甚至幾代人的長期跟蹤觀察,尤其是多種添加劑在人體內的作用,更需大量深入研究和毒性試驗。大量研究表明,當前許多不明原因的現代病都與化學食品添加劑有關。
比過量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劑更有害的是,目前在食品中使用的一些添加劑,并沒有經過安全性評價,僅是實驗室研究出的“毒理不明”的化學產品。以鹽酸克倫特羅為代表的“瘦肉精”就是例子,“瘦肉精”實為“害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