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眾多動物性食品安全事件為非法添加物所致
記者:非法添加物為何被濫用?
譙仕彥:動物產品的生產要經過品種選育、養殖場建設、飼料營養、飼養管理、疾病防控、運輸和屠宰加工等許多環節。實際上,我國對于可添加的物質,都有比較嚴格的量的規定。目前被濫用并帶來極大危害的實際上是非法添加物。比如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瘦肉精類物質,三聚氰胺等都屬于非法添加物。
非法添加物被濫用歸結起來是為追求經濟利益,我認為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第一,我國從事養殖業的包括農民千家萬戶的養殖、小型企業、大中型企業,目前,農戶和小型企業是豬、奶牛和肉牛的養殖主體,產量占70%以上,而非法添加物的兜售者又無孔不入,這給安全監管造成了很大難度;第二,我國的養殖業是個非常脆弱的產業,飼料原料、運輸成本不斷上升,市場價格波動很大;第三,活畜禽的收購和銷售中間環節很多,有些非法添加劑是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發生的;第四,養殖領域從業人員素質急需提高;第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社會責任感的缺失,一些大型企業相繼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是這一點的突出體現。但消費者要識別這些添加物是比較難的,要識別這些,需要具有營養學方面的知識。
徹底解決動物性食品的安全問題,必須多方面入手
記者:如何解決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
譙仕彥:我國動物性食品安全問題實際包括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數量安全是指供需平衡。質量安全方面,我國對飼料和動物飲水中添加物的檢測技術也加強了研究。要想徹底解決動物性食品的安全問題,必須從多方面入手。除了強化安全監督外,提高從業人員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建立科學的畜牧水產養殖業的宏觀調控機制,加強該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提高飼料資源利用率,開發飼用抗生素替代產品和技術,減少養殖成本,才能保障我國畜禽水產品的有效安全供給。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