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管好人和車 ——對農村公路客運安全的思考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但由此也引發了一些新的問題:農村公路客運市場缺乏有效監管,導致農村交通事故不斷發生。
筆者所處的湖南省懷化市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由于經濟欠發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農民出行難的問題多年來一直是政府關注的焦點。為此,市政府提出了農村公路通暢、通達工程,然而公路修通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交通事故頻發,農用車輛非法、違規載人的情況時有發生。
調研發現,影響農村公路客運安全的原因,既有公路建設達不到客運通車要求、農民交通意識不強等因素,也有農村公路客運管理機制不順、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監管力量不足等管理層面上的問題。
目前,非法營運在農村客運市場普遍存在。由于農村公路硬化后達不到國家客運通車標準,正常班車不能開通,農民不得不乘坐三輪摩托車、農用車等非法營運車輛。而這類非法營運車輛,車況普遍較差,容易發生事故。一旦發生事故,沒有客運保險,導致事故的善后處理難以到位,最后往往都是由政府出面解決,給政府和社會帶來了額外負擔,甚至引發一些群體性事件。
筆者認為,制約農村公路客運安全發展的基礎在路,而關鍵則在人。路的因素在于路是否達到客運通車的標準,而人卻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管理的人,即客運安全管理部門,負有監管之責;二是駕車的人,即農用車輛駕駛員,對其應妥善對待,防止出現事端;三是乘車的人,即廣大農村群眾,在盡可能為群眾提供便利、優質出行服務的同時,還應對他們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這是實現農村公路客運安全的先決條件。
建議對農村公路客運通行驗收,由各級政府組織交通、公路、安監等部門聯合進行。凡驗收合格的公路,由交通部門及時按驗收等級發放相應的客運線路牌,對達不到安全通行標準的要進行整改,直至合格。
同時,創新農村交通安全監管方法。建立健全監管隊伍,配足監管力量,對農村鄉級、村級道路交通安全進行監管執法。加強出站客車超載情況檢查及出站客車的安全例行檢查,并建立檢查臺賬。禁止超載客車出站,安檢未合格的客車禁止出站營運,從源頭上消除隱患。對農村公路客運車輛實施戶籍化管理,每季度對客運駕駛員進行一次安全考核,每季度對客運車輛進行一次強制性安全性能檢測。
建立監督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把發展農村公路客運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對工作不作為的實行一票否決。同時,在檢查中凡是發現有非法客運的,及時進行通報批評,對造成安全責任事故的,嚴厲追究責任。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