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工作新亮點不斷涌現
34歲的文仲堅是賓陽縣古辣中學的教師,一直住在學校馬路對面的低矮泥瓦房里。2014年,他和另外20多名教師入住新建的公租房。房屋雖然不大,但整潔明亮,廚房、衛生間均有配套,“現在有小孩了,在這里住,終于像一個家了。”文老師是廣西2014年12.83萬戶遷入保障房新居的居民之一。他從低矮破舊的平房喬遷到整潔明亮的新居正是千千萬萬享受住房保障家庭的縮影。
2014年,全區上下動員,掀起了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熱潮。面對艱巨的棚戶區改造和住房保障建設工作任務、復雜的項目實施情況,各市引入市場化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在推進過程中創造了很多寶貴經驗,順利完成了2014年國家和自治區任務,工作新亮點不斷涌現。
推進“以購代建”安置方式
2014年7月,自治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努力實現全年穩增長目標的意見》,明確了“以購代建”棚戶區改造新型模式。目前,全區已有南寧、來賓等城市通過以購代建籌集商品住房用于棚戶區改造安置,以滿足棚戶區居民多元化的安置需求。受到棚戶區居民的歡迎。
租售并舉推進實物安置
改造中,合理配置公租房、經適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安置棚戶區居民,并根據棚戶區居民需求,穩步開展棚戶區改造共有產權試點工作。2014年底,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試點推進共有產權公共租賃住房,較好地實現了棚戶區居民的差別化保障,取得了較好成效。
推進市場化和貨幣化安置
梧州市將城市棚戶區改造與地質災害綜合整治相結合,妥善安置受災居民。
柳州市采取“財政投一點、政策讓一點、銀行貸一點、群眾出一點、市場開發補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最終實現企業得發展、政府得環境、群眾得實惠的三方共贏。
玉林市通過市場運作式,引進民間資本參與棚戶區改造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
研究出臺地方特色政策和實施細則
2014年,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保障房運營管理和分配的實施細則,增強了各項政策的可操作性。
實施保障房綠色建筑標準
我區著力打造“綠色”保障房,減少建筑耗能、降低運營和居住成本,提升居住品質。2014年8月20日,柳州市144戶低收入困難群眾入住北祥新居的公租房、廉租房。與以往分配的其他保障性住房不一樣,北祥新居是柳州市首個分配入住的“綠色”保障房住宅,更加節能環保,舒適宜居。桂林市桂磨安居小區也是綠色建筑保障房小區,小區統一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綠化面積達到了30%,并采用自動噴淋節水裝置,選用綠色環保型建筑材料。
2013年廣西在全國率先將保障房綠色建筑列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目標任務。2014年,全區24個保障性住房和綠色建筑小區執行綠色標準,11個項目已獲得設計標識,廣西“綠色安居”有序推進。
解決農民工住房有特色
百色市田陽縣成立工作小組,想辦法、找路子解決農民工住房問題。在加強調查摸底基礎上,完善規劃,建立健全激勵扶持政策,通過多種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和房源,讓一大批農民工享受到了進城有工做、住房有保障的待遇。
挖掘潛力,建設總量不斷提高
賀州市積極調整2013-2017年全區棚戶區改造規模,5年改造量在4萬套以上。
河池市不斷發掘保障房建設潛力,2014年完成9832套保障房開工,基本建成率和分配入住率達190.32%和153.78%
2015年將再建保障房21.72萬套2015年,國家下達廣西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開工目標任務21.72萬套,同比開工任務量也上漲了一倍,基本建成及分配入住目標任務和2014年持平,分別為10萬套。而國家和自治區棚戶區改造開工總任務為18.13萬套。據統計,加上往年開工的項目,我區今年在建項目達到29萬套。2015年,自治區政府將棚戶區改造工作繼續納入住房保障工作考核范圍,對重視不夠、推進不快、工作不力的部門,自治區將按照規定對領導進行約談問責。
新的一年,廣西面臨的任務非常艱巨,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下,廣西住房保障工作者將繼續披荊斬棘、迎難而上,以棚戶區改造為重點,以拓展和完善公共租賃住房供應體系為切入點,加強公共租賃住房分配入住,完善基本住房保障體制。在全區范圍內,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以及“以購代建”、“以購代改”、公共租賃住房“購改租”等創新安置模式,消化商品住房存量,探索保障房產業化發展道路,不斷滿足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加快解決棚戶區居民的居住問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廣西提前超額完成自治區“十二五”保障房規劃
“十二五”期間,我區共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93.18萬套,提前一年超額完成自治區“十二五”規劃的9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
截至2014年底,廣西累計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122.2萬套(戶),解決了415萬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群眾的居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