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貴明展示他的作品(向明超 攝)
余貴明在創(chuàng)作室里(向明超 攝)
普普通通的樹葉,在別人手上也許一文不值,但在河南省商城縣民間藝人余貴明手中,卻被雕刻成了各種形態(tài)的藝術作品。薄薄的葉面上雕刻出來的栩栩如生的畫面,讓人驚嘆不已。
他創(chuàng)作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作品,受到河南藝術各界的關注與好評,同時震驚了河南民間工藝美術界。
10月30日,記者來到河南省商城縣,見到了57歲的民間工藝美術家余貴明,在接下來的采訪中,這位民間藝人娓娓道出他在創(chuàng)作藝術道路上的艱辛和收獲。
兒時的愛好成了終身的職業(yè)
余貴明的父親余富才原是商城縣糧食局職工,在當地是比較有名氣的書法家。由于受父親的影響,余貴明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自學寫字和繪畫。余貴明身子里有著藝術天賦,上學到高中時就已經會寫一手好字,繪畫功底也非比尋常。
1987年,高考落榜在家的余貴明,成天悶在屋里練字繪畫。后來部隊來商城縣征兵,聽說了余貴明會寫一手好字,就被部隊特招文書兵入伍。到部隊不久,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打響,余貴明跟隨部隊上了戰(zhàn)場。
在部隊呆了三年的余貴明,于1991年復員回到了商城縣,后被安置在該縣糧食局工作。在糧食局上班期間,余貴明堅持不懈的苦練繪畫,每當休息天時,別人都在家陪老婆孩子,他卻到鄉(xiāng)下找些民間藝人取經學藝,學一些民間工藝美術。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由于他的勤奮和對民間藝術的追求,五年苦練后,自己的作品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并在縣城大街上開了一間10平米的工藝美術店,利用工作之余一邊幫別人搞些書畫之類的裝潢,一邊在創(chuàng)作本地民間工藝美術。
1995年,全國糧食系統(tǒng)改革,余貴明和妻子吳月都被下崗。這時余貴明就沒有再找工作,就和妻子全心打理自己的工藝美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