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順差奠定升值基礎
“國際收支變化始終是決定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基本因素。”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博士后陸前進告訴記者。
在陸看來,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將更多地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動,而國際收支變化是決定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外匯市場供給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如果國際收支盈余,外匯市場外幣供給將增加,外幣將貶值,人民幣將升值。”
今年一季度,外貿數據破天荒地出現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在最近7年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季度逆差。全年的外貿形勢如何,則是判斷人民幣匯率走勢重要的風向標。
“盡管個別月份出現逆差,但全年來看肯定還是順差。”商務部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黃易平認為,從全年來看貿易平衡應該仍然會保持巨大的順差,這也是目前出現逆差以后,人民幣升值步伐并沒減緩的原因,因為中國的國際收支總體巨額順差的根本格局沒有改變。
事實上,中國至少在八年前就開始關注再平衡。“十一五”規劃中,就有到2010年基本實現國際貿易平衡的提法,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也成為外管局年年必提的首要工作目標。但時至今日,經常項目、資本項目的較大雙順差并沒有緩解。2006年-2010年,我國國際收支總順差每年均達4248億美元,其中,經常項目順差年均3307億美元。
余永定表示,“十二五”期間雙順差的局面也不可能根本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