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樓市調控措施的持續作用下,北京房地產市場近來釋放出多個積極的信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北京市新建住宅價格環比漲幅為零,這已經是連續4個月北京市新建住宅價格停止上漲,與此同時,9月份北京市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了0.4%。這表明北京高房價的勢頭受到了初步遏制。
在數字變化的背后,北京樓市調控究竟走出了一條怎樣波折的路程?在當前京城樓市中,還有哪些變量需要時刻關注和警惕?
在北京不少街道,不時可見舉著房源牌搞推銷的房產中介公司置業顧問以及門可羅雀的中介營業網點。記者9月下旬向置業顧問小張打聽了一套房的價格,結果不到一個月,小張就打來8個電話,分別推薦了幾套房源。
據北京市統計局統計,1-8月,北京市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為541.9萬平方米,下降11.9%。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數據顯示,9月北京一手住宅簽約量為5236套,二手住宅簽約量為8750套,相比于去年同期,這兩個數據都下降了50%左右。而在10月上半月,北京樓市依然延續低迷走勢。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從樓市的發展歷程來看,向來是量在價先,要實現部分高房價地區價格的實質性下跌,樓市成交量的下降是必經的陣痛。
在成交量持續下降的帶動下,北京部分地區房價開始松動,并出現了由點及面的趨勢。最開始的大幅降價出現在通州區域,如珠江拉維小鎮、華業東方玫瑰等項目價格降幅超過15%,接著蔓延到朝陽、大興等地,部分項目降幅接近20%。
北京市房協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作為北京市房價控制目標的新建普通住房,共簽約5.4萬套,占同期新建住房成交總量的85.4%,均價14058元/平方米,比去年全年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價14847元/平方米低5.3%,呈現“穩中有降”態勢。
北京市房協副秘書長陳志表示,從近期情況看,近兩成項目下調了推廣價,主要集中在通州、大興等地,以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為主,多為前期定價過高、漲幅過快項目,普遍采取特價房形式促銷,“降價換量”逐步成為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