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CPI房價回落:行政手段發威 宏觀調控奏效
在北京,2011年一手住宅的成交量、成交均價漲幅均為5年來最低點。二手房成交量也降至3年來的最低點。
根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的數據統計,2011年北京全市一手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總量約為5.8萬套,同比下降34.2%,全市一手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均價為21552元/平方米,同比去年上漲7.4%。之前4年,每年北京一手住宅的成交均價漲幅都超過兩位數,2010年的成交均價漲幅更是高達41%。
2011年北京市二手房成交(實際過戶量)約10.1萬套,同比下降42%;二手房成交均價22772元/平方米,同比上漲7.5%。
12月12日~14日,中央經濟工作會召開,給出了“要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的政策信號。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胡景暉對樓市限購令的心態很矛盾。一方面,他覺得這個政策實現了調控的目標,另一方面,這項政策也誤傷了一些合理的住房需求。
“這一年的地產調控明顯改變了市場預期,嚴厲打擊了投資需求。”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告訴記者,雖然房地產在整體經濟增長中作用依然重大,但中央的文件已經不再提房地產是支柱產業了,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想辦法降低對房地產的依賴,提出“去房地產化”的說法。
摁住房價帶來了什么
對中國人來說,房價從來都是個有趣的話題。
買了房的人不希望房價下跌,沒有買房的人期望房價下跌越多越好。
今年下半年,有開發商采取低價銷售的策略,卻遭到前期業主的抵制。前期業主抗議、甚至打砸售樓處的事件在多地上演。
2011年,限購政策導致很多人無法實現在國內購置房產的愿望,但與此同時,包括美國等國家在內的很多國家,房價卻在下跌。已經有一定數量的中國人開始在國外投資買房。
北京錦國怡凱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公關經理薛瀟楊告訴記者,公司曾組織一些客戶去美國考察,結果一個客戶發現美國的房子很便宜,一下就買了5套。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原來要20多萬美元的房子,現在只要10萬美元出頭就可以買下來。這對國內很多人來說很有吸引力。
“在加拿大,由于這兩年華人移民的增多,當地的房價也開始上漲。”薛瀟楊說。
在今年財經雜志的年會上,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抱怨,通過限購政策可以遏制房價,如果取消個人住房信貸政策,對打壓房價會更有效。但是,整體經濟增長怎么辦?
房地產市場關聯著土地、建材、家電、裝修等行業,房地產市場的遇冷必然對上下游的幾十個行業帶來影響。
土地市場已經開始出現變化。
中原地產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全國36個城市流標地塊合計達到117宗,環比10月的22宗上漲了432%,流標面積達到了1580萬平方米。
12月22日,南京土地出讓會上,一塊住宅用地雖然已經降價出讓,但依然沒有賣出去,這已經是這個地塊今年第三次遭遇流拍了。
今年前11月,全國13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額同比減少了5200億,減少達到了30%。截至12月21日,北京市年內住宅類土地出讓金為460億,比2010年下降56.7%。
由此帶來的是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收的明顯減少。據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監測,十大重點城市的1~11月土地成交金額和面積同比縮水明顯,其中成都的土地成交金額同比下跌39%,而武漢、杭州、南京等地的土地成交金額同比降幅在三成左右。
此外,家電、建材、裝修等行業也隨著房地產市場而遇冷。
12月11日,新浪家居主辦,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指導的“2011中國家居及房產配套產業創新峰會”召開,由于受累于房地產市場,大會氣氛緊張。
曲美家具總裁趙瑞海在預測2012年市場前景時表示,2012年市場總的消費量還會繼續呈現下跌趨勢,可能有20%左右的萎縮量。
“家居行業的企業利潤都會下降,因為家居、建材產業單體的企業都比較小,行業規模又很大,市場下行以后加劇了企業個體之間的競爭。”趙瑞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