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空調等家電產品上,都貼著紅、黃、綠等彩條構成的“能效標識”。節能家電不僅受消費者歡迎,也享受國家補貼優惠政策。然而,節能家電真的如宣傳的一樣節能嗎?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稱,目前家電能耗等級虛標現象嚴重,其中不乏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國際知名品牌。
能耗等級成賣點
按照國家強制標準的規定,洗衣機、冰箱、空調、電視等家電產品都貼有“中國能效標識”。目前家電品牌眾多,能耗等級往往成了不同產品之間爭奪消費者的賣點。同品牌的家電,如果有1級和2級的不同能耗等級產品,貼有1級能效標識的產品價錢也要高一些。在上海家電市場,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一臺同容量同品牌的冰箱,1級能耗的產品比2級能耗的產品每天耗電要節省三成左右,也就是將近0.3度電,一個月能節省3到5塊錢左右。
■背景
2005年3月1日起,我國率先從冰箱、空調這兩個產品開始實施能源效率標識制度。目前已經擴展到多種家電產品。共分為5個等級,等級1表示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最節電;等級2表示比較節電;等級3表示產品的能源效率為我國市場的平均水平;等級4表示產品能源效率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等級5是市場準入指標。
消費者難查能耗真實水平
家電產品所標的能效標識,真的是名副其實的能耗等級嗎?對此,家電銷售場所的銷售人員表示,他們并不清楚,只是按照廠家已貼好的標識來推銷。記者發現,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能耗等級大多為1級和2級,鮮有其他能耗等級的產品。對消費者而言,由于沒有專業檢測設備,他們難以知曉能耗真實水平。
記者還發現,個別洗衣機產品說明書里,標注一個標準操作模式。專家介紹,這意味著只有按照這個模式操作,電器才能實現其標注的能效等級效果。記者在松下品牌XQB65-H671U的說明書里看到一行并不明顯的小字,表明只有洗滌、漂洗和開機鍵同時按下,才能達到其標稱的2級能效等級。記者照此模式操作后發現,洗衣機顯示的最佳節能狀態是:洗滌18分鐘,漂洗1次,脫水3分鐘。消費者卻很少會如此操作洗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