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調控能否扛住高價賣地? 土地“盛宴”背后的憂思]
[房產稅征收試點擴圍 能否做到“一稅治百病”]" />
高價地仍可能出現
二季度土地市場的實際成交情況遠比報告的統計數據火熱。從5月開始,北京、上海等地土地市場開始出現多輪競價、高溢價等現象,出現多個單價或總價“地王”。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市場的火熱更多體現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由于高庫存,其土地市場仍偏冷。
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16日表示,三、四線城市的土地交易量是下降的,一、二線城市雖有所升溫,但房地產企業總體購地規模仍低于去年,這也將給未來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帶來上漲壓力。
對于土地市場的未來走向,報告認為,盡管二季度后期出現資金流動結構性緊張,但房地產開發企業購地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并未出現回落態勢。隨著三季度土地供應逐漸放大和部分城市優質地塊入市,市場仍存在出現高價地的可能,土地市場上升的態勢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報告稱,從近兩個季度的市場態勢來看,土地價格已步入較高位運行軌道,考慮到下半年土地供應持續增加等規律性因素,如無其他因素的影響,地價上漲的動力仍存在。
報告建議,應把握好供地節奏,強化供前分析和供后監管,引導市場理性預期。避免優質地塊集中進入市場,同時加強優質地塊的入市研判,出現高價地的城市應及時公布宗地相關信息及價格影響因素分析。應協同有關部門引導金融資本的合理流向,關注地方債務風險,避免過多資金沉淀于土地,發揮好土地的資源、資產、資本多重屬性的綜合作用,更加合理地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適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