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將提前啟動汽油油品升級]
[國五油品升級成本多方分攤 消費者或擔“大頭”]" />
各地不會立即漲價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人士稱,這次公布了各地車用汽、柴油質量升級至第四、五階段價格上調標準,并不意味著各地車用汽、柴油價格立即上漲。除北京等地提前實施油品質量升級,價格基本調整到位外,各地成品油質量升級加價取決于各省份或城市何時升級油品質量。
按照國家確定的油品質量升級時間表,第四階段車用汽油標準過渡期截至今年年底,第四階段車用柴油標準過渡期至明年年底結束;車用汽、柴油第五階段標準過渡期均至2017年底,這意味著2018年起各地轎車等輕型汽車必須使用符合第五階段標準的汽、柴油。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石油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說,此次調價是針對油品質量提升的一次性調價,而不是普遍性全線漲價。
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快改善空氣質量步伐,“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前升級油品質量,適時按國家確定的加價標準出臺當地的加價政策。
油品質量升級誰“埋單”
“油品質量升級的成本會不會全部由消費者承擔?”私家車主雷雨擔心。
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油品質量升級加價標準是按照煉油企業消化一部分成本、消費者負擔一部分成本的原則確定的。
今年2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加快國內油品質量升級,并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
周大地說,面對日益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采取集中升級油品質量的方式,減少終端污染,是世界各國普遍推行的方法。雖然北京等少數城市汽車擁有率較高,但就全國13億人而言,開車用油的人群不及總人口的5%。油品消費者作為直接污染者,為此負擔一定的成本是合理的。
他說,有人建議政府應通過財政補貼或免稅等方式承擔油品質量升級的部分成本。政府的錢來自全體納稅人,用老百姓的錢補貼少數有車一族,明顯不合理。
加價標準按照“誰污染,誰負責”的原則確定
發展改革委明確,今后兩年各地車用汽、柴油質量升級至第四階段每噸分別加價290元(約每升0.21元)、370元(約每升0.32元);2017年底后升級至第五階段時每噸分別加價170元和160元。北京等地油品質量已提前升級至第五階段,加價幅度基本到位,每升漲價約4分錢。
記者了解到,中石化將從10月1日起全面置換國四汽油。中石油預計三季度全面完成國四汽油升級改造工作,國四車用柴油質量升級業已全面啟動。
據介紹,為合理確定加價標準,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地方相關部門對中石油、中石化已完成第四、五階段油品質量升級改造的煉廠進行了油品質量升級全面成本調查和審核,并根據審核結果,考慮煉廠消化部分成本因素,確定汽、柴油分別升級至第四階段和第五階段的加價標準。
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希宏說,汽油質量升級主要變化指標是硫含量和烯烴指標的降低,以及錳添加劑的減少。車用柴油質量升級主要是降低硫含量,提高十六烷值以及降低稠環芳烴。“生產裝置的改造增加、生產工藝的調整以及催化劑升級等都需要大量投入。”李希宏說。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人員透露,此次石油企業約承擔了三成左右的成本提升。對已完成升級改造煉廠的調查表明,煉油企業的設備更新改造投入少則十幾億元,多則幾十億元。
“不同煉廠成本增加不同,很難準確核算。”董秀成說,政府只能通過測算尋求相對折中的數值,并就此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分攤。(記者 江國成、安蓓、朱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