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時代的來臨,“搶車位大戰”在很多城市小區開始上演。
北京市目前保有機動車540余萬輛,是現有停車位的兩倍;而新車每天都在增加,但小區車位配建比卻仍然沿用1999年的1∶0.5。
一邊是日益增長的泊車需求,一邊是有限的空間資源。城市小區停車,正成為一個民生問題。
——編 者
北京汽車保有量是現有停車位的兩倍
這么多車,怎么停?
【探因】
歷史欠賬太多
1∶0.5,車位配建比14年未變
“小區現有350個停車位,但居民有766戶。再加上很多住戶家里不止有1輛車,停車位肯定緊張。”在北京朝陽區某中檔社區,一位物業管理人員說,“現在小區的固定車位已經沒有了,排隊等車位的住戶就有好幾十位”。“停車難”,已不僅僅是老舊小區的專屬難題。
由于停車管理嚴格,記者看到,居民停車較為有序。對“實在沒法停車”的居民,物管人員建議,“可以考慮到附近社區停車。”
記者隨后來到附近的興隆家園小區,小區停車場工作人員表示的確有很多附近的小區住戶來此停車。一位中年女士對記者說,“不好停車,來的晚就只能停到外面。地兒太窄,我的車即使停下了,也經常被剮蹭。”
針對目前北京市小區停車難的現狀,北京市交通委運輸局停車設施管理處處長史凱表示:“全市汽車保有量是現有停車位的兩倍,停車缺口的出現有其歷史原因。”
“滿足基本停車位,主要依靠小區車位的配建比,”史凱認為,“這塊歷史欠賬比較多。”
據相關資料,1994年之前的北京市住房小區沒有配套建設小汽車車位。1994年,北京市住房配建標準出臺,要求每10戶配建一個小汽車車位。5年后,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新的配建標準出臺,配建比提高到每兩戶擁有一個汽車車位。2011年,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門曾表示,將提高新建小區停車位配建比。但兩年過去,調整方案仍未出臺。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舒可心認為,提高配建比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慎重考慮政策的連鎖反應。“僅從一個層面看,解決停車難的問題當然是增加供給,但這對于北京稀缺的土地資源來講是一種浪費,”舒可心說,“如果提高車位配建比,土地用于蓋房的就少了,土地勢必更貴,房價勢必更高。”
“根據最近公布的土地拍賣價格,一個車位僅分攤的土地成本就要8到10萬,將來一個車位要幾十萬。”史凱介紹,北京市城六區居民平均每戶擁有0.8輛汽車,而現行小區配建標準則是三環內每戶0.3個車位,三環外每戶0.5個車位。“存在一定差距,新的配建標準規劃部門正在制定,總體將會提高到1∶0.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