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三:
遇糾紛商家有舉證責任
針對哪些產品?
新消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值得關注的是,耐用商品和裝飾裝修等服務都是在消費投訴中很難取證的典型案例,現行《消法》實行20年,這一類產品投訴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消費者維權難,維權成本高,難和高就體現在舉證方面。
比如,消費者購買了一部汽車,只能說發動機有異響,但汽車作為高科技的產品,消費者投訴的時候,非要讓消費者說出響聲來源是哪兒,消費者很難拿出真正的理由。如果消費者去找國家權威機構去鑒定,時間長、成本高,有些消費者真是時間上耗不起,財力上花不起。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消費者都放棄了投訴。
因此,新消法的此項規定將舉證責任轉嫁給了經營方,從而降低了消費者的負擔,提升其維權成功率。無獨有偶,新消法對減輕降低者投訴成本方面,還提出了一個新的舉措,就是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看點四:
杜絕霸王條款
餐企最低消費能否被禁?
新消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對于此項法規的解讀,很多消費者馬上就聯想到了餐飲行業。確實,“包間最低消費”、“禁止自帶酒水”、“設開瓶費”等霸王條款在餐飲行業普遍存在,或許開始只是個別餐企的不合理行為,久而久之的放任自留,以及經營者對利潤最大化的追逐,已然讓這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霸王條款愈演愈烈。
所以,該項法案的出臺明確禁止了這些霸王條款,如果又發現企業有“收取開瓶費”等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消費者應當了解其屬于單方制定的“霸王條款”,可以請求法院確認其無效。據《京華時報》昨日報道,最近北京市工商局已經公布了家裝合同中的6條霸王條款。消費者遇到類似霸王條款后,可以拒簽,向相關部門舉報,也是進一步規范市場的好辦法。
看點五:
經營者違法廣告可追責
誰還承擔連帶責任?
據悉,新消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經營者、發布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
同時,新消法還提出了“連帶責任”概念,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此前,消費者投訴很多是針對公眾人物和明星代言廣告和商品造成的虛假宣傳和虛假廣告的”,但由于尚無明確的懲罰制度,而無法對其追究責任。常宇解釋稱,根據新消法,廣告發布者和代言人代言虛假廣告,涉及到損害消費者生命健康的行為都要負責連帶責任。生命健康通常理解主要包括三類,一類是食品,一類是藥品,還有醫療美容方面。(中新網財經頻道 種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