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碼頭
5月16日上午,大豐港三期碼頭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港三期碼頭工程建成后,將新增吞吐能力2500萬噸。大豐港目前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5個,在建萬噸級以上泊位3個,到年內二期碼頭工程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吞吐能力3000萬噸。
隨著港口的發展,港區重特大項目紛紛落戶,一個以重石化、新能源、冶金新材料、重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農產品、海產品加工等產業為特色的產業港正在迅速形成。據了解,本次開工建設的三期碼頭工程,共建設6個生產性泊位,包括2個5萬噸兼靠10萬噸級的糧食專用碼頭、2個5萬噸兼靠10萬噸級的鎳礦專用碼頭、1個萬噸級大件碼頭、1個萬噸級滾裝碼頭,總投資26億元,計劃2012年年底建成投入運營。三期碼頭建成后將新增吞吐能力2500萬噸,總吞吐能力超5000萬噸,標志著大豐港向億噸大港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在大豐港二期碼頭,記者看到大小船舶首尾相接。一艘來自美國,載重7萬噸的“托馬斯卡恩”貨輪穩穩靠泊,貨輪上的煤炭被卸船機上的抓斗卸到傳輸帶,源源不斷地送往4公里以外的堆場。港務公司負責人介紹說,這套投資3億元購買的散貨傳輸設備在國內最先進,由于具有帶速快、流量大、全封閉、中央集控等優點,貨物的卸船效率和貨損貨差率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傳輸設備上的煤炭自動取樣機確保了取樣的準確性,自動噴淋系統,既環保又解決了風吹揚塵造成的煤炭減損問題,并保證了煤炭防火安全。
10個足球場大的貨場,一堆堆煤炭像座座小山,在大豐港煤炭集散中心記者看到,公路上運煤的貨車川流不息,內河港池里裝煤的船只來來往往,這些車船有的去東臺、有的到鹽城,有的上淮安。大豐港港務公司副總經理儲衛東告訴記者,這里的煤炭年吞吐量已達360萬噸,煤炭集散中心近日被省發改委列為“國家煤炭戰略儲備中轉基地”。煤炭的年吞吐量已占整個大豐港吞吐總量的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