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信念
中國共產黨人是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論者。我們開辟并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以未來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最高目標的,又是從中國現在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為總依據的。我們學習《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就是要通過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把黨的最高理想同黨的現實奮斗使命和當前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堅定廣大黨員干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今天我們黨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使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和風險。在這種新形勢下,更需要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我們都知道,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深刻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他還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我們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堅定廣大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已經成為黨的建設的一項根本任務。
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有許多工作要做。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就是一個重要的舉措。因為,一些黨員干部出現理想信念動搖的問題有許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認識論原因,是他們不了解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就在于科學社會主義不僅是置于現實基礎上的,而且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因為科學社會主義有些結論在實踐中與時俱進了,就以為科學社會主義失靈了。因此,讀一讀《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可以幫助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科學社會主義是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下提出來的,哪些是基本原理,哪些是隨著社會實踐發展提出的新觀點,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生命力究竟在哪里。在這樣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就可以形成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形成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在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和開創、堅持和發展的歷史時,既講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所積累的科學成果,及其對后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提供的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又講了黨在艱辛探索中經歷的曲折和失誤及其原因,從而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并經過撥亂反正才有條件開創;既講了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我們黨在江澤民、胡錦濤同志領導下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又講了我們今天在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黨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挑戰,還講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在帶領我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偉大實踐。這樣的歷史闡述,正確地闡明了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以及與此相聯系的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從而澄清了許多人頭腦中的模糊認識,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總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的,要認識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通過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我們可以更充滿自信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寫好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講信念,這就是我們的堅定信念。(李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