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曾是商王朝控制東方的統治中心
除甲骨文外,大型建筑和高規格貴族墓葬的發現進一步印證了這里曾經作為商王朝統治東方的中心,這也成為大辛莊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重要砝碼。
在2010年發掘中發現的大型建筑面積約為254平方米,這是在山東境內已知的商文化遺址中面積最大的一處建筑基址,同時也是大辛莊遺址首次發現大型建筑遺存。建筑帶有回廊,每根柱子下面都有柱礎石,年代約為商代后期偏早階段。這樣相對宏偉的建筑在商代來說顯然不是普通人能居住的。
此外,考古發現的墓葬以及墓葬中見到的高規格的青銅禮器、玉器、樂器、兵器等,出土器物規格之高,組合之齊全,在全國其他諸多遺址的發掘中也屬罕見。比如,從139號墓中出土了14件青銅器,而且青銅器的規格很高,就是放在當時的都城也很難見到。其中一件銅鼎,直徑為40厘米,通高60厘米,堪與鄭州商城出土同期大鼎相媲美,應為當時的重器;一件銅鉞,形體碩大,器身厚重,從尺寸上來看,應該屬于商代前期的第二大鉞,反映了墓主人較高的身份等級。
“像這樣的大墓葬,以及周圍同等規格的墓,代表了什么?大辛莊遺址應該是在商王朝取代夏王朝在中原立足之后,在擴張過程中到達山東后的第一站。”方輝表示,帶有回廊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銅器銘文上所展現的更為豐富的歷史地理信息,連同2003年該遺址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和玉器等,充分說明大辛莊遺址是商王朝經略東方的統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為我國東方地區規格最高的一處遺址,在商代考古與歷史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時至今日,大辛莊遺址已被列入全國100處大遺址保護的規劃。由山東大學同西北大學一起進行的大辛莊“遺址文化公園”相關規劃,已經山東省政府同意,正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
大辛莊,文明在這里傳承
“這里是十大考古發現,我們都知道這事,”已經年逾70歲的大辛莊村民王玉寶見證了2003年和2010年的兩次發掘,“這里應該就是3000多年前,老濟南人生活的地方。”
順著老王的指引,我找到了大辛莊遺址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的石碑。沿著石碑有條延伸南去的小路,地勢由東南斜向西北,這里被稱做蝎子溝。遺址之上,墳塋遍布,周圍生長著茂盛的莊稼和應時的蔬菜,大辛莊人幾千年來的農業種植在這里延續,但大辛莊本身正在發生著變化。
在老王的心中,始終有著一份作為大辛莊人的驕傲,而這種幸福感來自兩份可遇而不可求的榮譽。除去大辛莊遺址成功躋身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外,大辛莊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就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兩次親臨大辛莊視察,這也是他們最幸福的往事。
當年毛澤東主席到大辛莊視察完農田后,曾來到田邊柳樹下與群眾親切交談。當地群眾為了紀念毛主席,便把這棵柳樹命名為“幸福柳”。
如今的幸福柳,枝繁葉茂,它見證了52年前的“幸福時刻”,同時也見證了52年來的鄉村巨變。大辛莊如同一座時間橋梁,連接起了現代社會與3000多年前商代文明的縷縷時間絲線,在歷史演進和滄桑變幻中,文明也將在這里繼續傳承下去。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