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由國家文物局領導參加的定陶大型漢墓保護專家論證會在濟南舉行。本次會議形成傾向性專家意見,發現有“黃腸題湊”的定陶大型漢墓,下一步將進行遷移保護,遷移目的地可能是濟南。會間,權威漢代考古專家仍未就墓主是誰給出準確答案。
劉慶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研究領域主要為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帝王陵墓考古學和秦漢考古學。
墓主身份相當于“太上皇”或“皇太后”
著名考古專家、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沿用此前一些專家的論斷,即定陶大型漢墓是已經發現的十幾座具有“黃腸題湊”漢墓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結構獨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圍繞墓主是誰,專家意見較為集中的是兩人:定陶王劉康、丁后(劉康妻妾)。劉慶柱指出,無論是誰,均為后來成為天子的漢哀帝劉欣的父母,位置相當于“太上皇”、“皇太后”,可見當時地位之顯要。因此死后埋葬規格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漢代等級森嚴。劉慶柱介紹,僅皇帝妃子中,
就被嚴格地劃分為14個等級。地位越高的妃子生下的皇子,做諸侯王以后地位越高。定陶漢代大墓出土規模超大“黃腸題湊”,足見墓主與其他王侯不一樣。
盜走財寶留下“大別墅”
因為史上屢次被盜,考古人員在定陶大型漢墓中幾乎沒有發現什么隨葬品。劉慶柱坦言,自己也希望能發現一片玉片、銅幣,結果什么都沒有。是破壞?還是被盜墓?無法說清。
“不過大家也別泄氣,我打一個比方,就好比盜賊到家里偷東西,將所有值錢的能搬走的都拿走了,唯獨搬不走的就是大別墅。這也是最重要的。”劉慶柱說,以“黃腸題湊”來建墓,必須由皇帝下詔特賜使用才可以,最能顯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而 其他隨葬品誰都可以使用,因此將其加在一起,對墓主權力地位的象征意義也不如這個“大別墅”。
顯赫的王侯地位,保存極好的“黃腸題湊”大墓,相對于無法計數的隨葬品被盜劫一空的現狀,連劉慶柱也感慨:“這個反差太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