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規模尚不能與帝陵相比
定陶大型漢墓發現后,劉慶柱兩次前往勘察研究。他介紹,西漢共有11個皇帝的帝陵,其主墓穴均未進行過考古發掘。迄今為止,在全國已經發掘的十幾座西漢諸侯王墓中,定陶漢代大墓保存極好。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焦南峰多次參加帝陵的考古發掘,他表示,按照漢代葬制,皇后的埋葬規格既可以與皇帝看齊,也可以稍低于皇帝,均使用“黃腸題湊”。從規模上來說,定陶漢代大墓與陜西咸陽、西安的11座帝陵尚不能比,但在諸侯王一級中,顯然是大的。
“黃腸題湊”或遷至濟南保護
據了解,本次定陶大型漢墓保護專家論證會上,專家形成傾向性意見,即遷移保護。遷移地首選省會濟南。
若留在當地,考古人員在技術上無法解決保護的諸多難題。歷經兩千余年地下埋藏和地下水浸泡之后,大墓內“黃腸題湊”所用木料仍嚴絲合縫,下一步的脫水工作,不僅需有技術保證,還要有大筆資金。
定陶漢墓或為王莽所盜
定陶漢代大墓數十個保存完好的墓室中,竟然空無一件隨葬品。對此,專家普遍認為被歷代盜墓分子洗劫一空。
20日,記者在菏澤定陶采訪時,該縣宣傳部長周福舉稱,該墓有可能在王莽當政時期就已經“遷移”。
周福舉說,定陶漢代大墓為何盜得這么干凈,甚至連墓主人的遺骸也無影無蹤,令人費解。
周福舉稱,據有關史料,自西漢以后,直到東漢時期,才出現地方官府、軍閥為了籌集資金,而盜掘墓葬的行為。他認為,始作俑者很可能就是外戚篡政的王莽。王莽出于政治斗爭的考慮,在丁后下葬之后不久,動用人力、軍力,打開墓葬,將所有的 隨葬物品搬走,并將墓主人的尸體遷移或者拋棄。使得此后兩千年,空余一座浩大的王侯級別大墓。
來源:齊魯晚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