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三毛與荷西

王洛賓與三毛被傳忘年戀

眭澔平在新書首發式上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小熊,我走了,這一回是真的。當敦煌飛天的時候,澔平,我要想你。如果不是自制心太強,小熊你也知道,我那一批三百七十五個鑰匙,起碼有一百把要交給誰。這次我帶了白色的那只小熊去了,為了親他,我已經許久不肯擦一點點口紅,可是他還是被我親得有點灰仆仆的。此刻的你在火車上,還是在汽車里?如果我不回來了要記住,小熊,我曾經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衣袖,在一個夜雨敲窗的晚上。好,同志,我要走了。歡迎你回臺灣來。愛人三毛。
20年前的1月4日臺北凌晨,作家三毛用絲襪套在頸部、身子半懸在醫院病房浴廁的馬桶上死去。法醫和警方查驗認為是自殺,但三毛并未留下任何遺書。幾天后,摯友眭澔平在遠走西伯利亞的列車上讀到了夾在《滾滾紅塵》中的一封信。
20年后的昨日(1月4日),眭澔平出版《三毛的最后一封信》。首發式上,他首度將那封被認為是三毛生前“絕筆”的信逐一解碼。三年前,眭澔平曾公開過那封信,但其中的隱喻,大家都看不懂。
眭澔平被認為是三毛的紅塵知己、愛卻不能嫁的人。當時小三毛17歲的眭澔平在三毛去世前最后一年成為三毛的忘年交。在三毛死后,他開始了環球旅行,接續三毛的腳步。從西班牙迦納利三毛故宅,到三毛筆下的非洲撒哈拉沙漠,眭澔平用20年時間行走過180多個國家,寫下大量的旅行日志和懷念三毛的歌曲。
昨日,眭澔平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在三毛自殺前幾天,她把她人生最后一本書《滾滾紅塵》送給他,但當時他只看到她在書前寫到的一段話。在過俄羅斯海關時,他發現了書中夾的一張紙。那張紙夾在書中第66場戲間,而那場戲是電影里“林青霞”和“秦漢”生離死別的一場戲。因為當時三毛之死鬧得沸沸揚揚,眭澔平并沒有公開那封信。
那封信很簡單,很“三毛”:“這次我帶了白色的那只小熊去了,為了親他,我已經許久不肯擦一點點口紅,可是他還是被我親得有點灰仆仆的。”“我那一批三百七十五個鑰匙,起碼有一百把要交給誰。”但大家都看不懂三毛在信中到底說了些什么。
眭澔平說,那封信就像達·芬奇密碼一樣,其中很多隱喻,只有他們兩人才看得懂。如不擦口紅去親小熊,表示三毛的心情很不好;信中雖沒提到荷西,但用200多個“鑰匙”表達了自己對荷西的愛情;“當敦煌飛天的時候”,則表示她當時已經有了死亡的念頭。眭澔平認為,他現在以這種方式紀念三毛,三毛應該欣慰。
三毛“絕筆”解碼
三毛人生的最后一封信,被稱為“字中有字,信中有信”,到處充滿著微妙的隱喻。從眭澔平首次揭開的三毛“絕筆”達·芬奇密碼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頑皮的三毛、才情的三毛、悲傷寂寞的三毛,如何以愛而生,以愛而死。
“小熊”是三毛生前對眭澔平這個真摯熱情的好友的昵稱。“我走了,這一回是真的”,直接流露出去意已決的決心。
“當敦煌飛天的時候”,眭澔平認為這是三毛對死的另類而美麗的解讀。三毛寫過敦煌飛天的文章,她說如果將來死了,埋在敦煌的月牙泉那里是最好的。她寫到那里的一個長老領悟到生老病死時,要在夜半離開妻子,騎馬走開。三毛在那里感到自己像飛天一樣成為一道光,懸浮著看到下面跪著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