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身子聊天“赤誠相見”
上世紀90年代,熊志忠從吉林老家來到北京,一待就是20余年。他最大的愛好是尋找京城里的老東西,2003年,熊志忠接手南苑浴池,將其復名為“雙興堂”。老澡堂的命運出現轉機。
熊志忠說,他接手時,雙興堂已面目全非,他花了3年多時間到圖書館等地尋找雙興堂的歷史和老照片,一邊經營一邊修復。到2006年,雙興堂終于恢復了老澡堂的原貌。
2月底的一天中午,本報記者走進雙興堂。許多老人光著身子,安逸地坐在木制的躺箱上抽煙、聊天。兩個不太大的澡池熱氣騰騰,幾名老人坐在池中。澡堂里,一名伙計光著上身給一位躺著的客人搓背,噼噼啪啪的聲音響徹澡堂。
熊志忠告訴記者,平時每天有100多人來泡澡,周末則有200多人,顧客是附近的居民以及從其他城區趕來的老顧客。“泡澡的大多是老人。有的老人住在城北,從家里來這里一趟,要坐2個小時的車橫穿北京城。老人遠道而來,就是為了尋找小時候泡澡堂子的那種感覺,為了跟澡友們天南地北地侃上一番。”熊志忠說。
67歲的張山家離雙興堂很近,每天走幾分鐘的路到雙興堂泡澡,已經成為張大爺的生活習慣。近四五年來,他每個月都要到雙興堂泡20多次澡。
為什么如此愛泡澡呢?張山說他身體“有毛病”,手腳冰涼,泡澡對身體有好處。更重要的是,雙興堂已經成為他的精神家園。“家里有點什么不高興的事,來這里聊聊天、說說話,抒發抒發感情。在這里大家都光著,‘光著說話不算數’。可以赤誠相見。泡澡時,你愿意在池子唱兩句就唱兩句。”張山說。
在澡堂子里,張山認識了一幫老朋友,不少老哥們喊他“山哥”。“愛喊什么喊什么,見面打個招呼。”張山說,來泡澡堂子,三教九流都有。有科學家,也有作家、詩人。“這些人愿意和我們接觸。”
8元錢可以泡一天
2003年熊志忠剛接手雙興堂時,門票2元/位,后來提價到3元、5元,現在定價8元/位,很多老人買了票在澡堂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張山一般泡半天,中午來,晚上回。
有時張山還會帶點蛋糕進澡堂,餓了就吃點。對于雙興堂的收費,張山較為滿意。“現在泡澡8元一次,每個月最多240元錢,我不抽煙不喝酒,這個費用能承受。”
熊志忠對傳統和歷史的喜愛讓許多澡友們很是欽佩,熊志忠幾乎每天都要到池子里泡上一回,跟澡友們談天說地。熊志忠告訴記者,經營雙興堂虧損了好幾年,他用經營其他產業的收入來彌補。不過最近幾年,雙興堂的經營已有好轉。“現在每天收入1000多元,除掉水電費、工人工資等成本,一年有十多萬元的利潤,主要原因是政府給了我們優惠的水費。”
其他澡堂都變成浴場了
張山說,他年輕時北京到處都是澡堂子,最近十多年,澡堂子都租出去改作洗浴中心了。洗浴中心洗一次澡要幾十元,他望塵莫及。“一改成洗浴中心,價錢就上去了,我一個月才拿2000多元(退休工資),消費不起。這個澡堂子是我們窮人來的地方。”
為什么不把老澡堂也改成洗浴中心或桑拿中心呢?熊志忠說:“如果改成洗浴中心、酒店或卡拉OK,經濟效益肯定會比現在好很多,但我絕不這么做。當初虧本的時候我都堅持下來了,更別說現在已經有贏利了,我一定會繼續做下去。”他的目光里透著堅定。
但他表示:“雙興堂要想生存下去,光靠泡澡、搓澡不是長久之計。”經過考察,他逐漸在澡堂里開設了修腳、刮痧、拔罐、中醫按摩等項目,為呼應人們對養生的關注,雙興堂還建了一個養生堂,吸引了不少顧客。
記者看到,一家卡拉OK店與老澡堂只有一墻之隔。每到晚上,卡拉OK店里熱鬧非凡,澡友們說:“如果(老板)沒有其他賺錢的項目支持,老澡堂恐怕早就關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