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入侵”作文 直接影響漢語規范
不過,網絡語言“入侵”中小學生作文,更多人表達的是擔心。一些網民憂慮地說,寫作文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學生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在作文中使用不符合語言規范的網絡語言,不利于學生學習規范用語。而互聯網上流行的一些粗俗網絡表達,更形成了“語言公害”,已經影響到很多年輕人的漢語言表達能力。
王登峰說,網絡語言的核心特點是“以書面形式呈現的快速口語”,很多情況下既不注重語法,對遣詞造句也缺乏精心考慮,一味地追求簡便、快捷。中小學生正處于語言文字的學習階段,語言規范知識和應用能力尚不穩固,辨別能力差,如果平時經常使用這樣的語言,隨意省略、隨意用錯別字等,難免會對正確、規范的語言學習和使用造成影響,并養成不良的語言習慣,影響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正常發展和提高。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網絡語言給中小學生帶來的影響已然顯現。海南省華僑中學學生吳湘雨是初三年級的優秀學生,她說,過多使用網絡詞匯讓自己變得“詞窮”了,語言表達很單一。
海南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教授仲冬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受網絡語言的影響,2007年以后入學的大學生漢語表達能力明顯比前幾屆差很多,文字表達不規范、不完整,病句、錯句、歧義的現象層出不窮,經常張冠李戴、錯字連篇。
“最好讓網絡語言‘留’在網絡里,離開網絡后還是盡快‘轉換頻道’為好。”王登峰認為,如果一些網絡特性太強的語言、甚至所謂的“火星文”過多進入中小學生作文,或者進入新聞報道、公文等公共服務領域,勢必造成信息交流和溝通的問題,也會對漢語的規范使用產生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