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七部委“新規”堵購物卡腐敗漏洞:一次買卡超萬元須實名登記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出轉發中國人民銀行、監察部、財政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預防腐敗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的通知,《意見》要求各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進一步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
《意見》要求人民銀行要嚴格按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加強對多用途預付卡發卡人的監督檢查,完善業務管理規章,維護支付體系安全穩定運行。未經人民銀行批準,任何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多用途預付卡,一經發現,按非法從事支付結算業務予以查處。對商業企業發行的單用途預付卡,商務部門要強化管理,抓緊制定行業標準,適時出臺管理辦法。金融機構未經批準,不得發行預付卡。《意見》提出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的三項新制度(詳見圖表)。
《意見》強調,嚴禁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在公務活動中收受任何形式的商業預付卡。凡收受商業預付卡又不按規定及時上交的,以收受同等數額的現金論處。對涉嫌受賄的,依法嚴肅查處。(據新華社電)
政策覆蓋
兩類卡將被納入管理
國務院在《通知》中明確,商業預付卡按發卡人不同可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專營發卡機構發行,可跨地區、跨行業、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另一類是商業企業發行,只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商業企業購買商品、服務的單用途預付卡。
據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前者在廣東地區相對少見,一些大型的預付卡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譬如北京市場上第三方發行的消費卡主要有資和信發行的商通卡、裕福實業發行的福卡等;上海地區則是百聯電子商務旗下的聯華OK卡一家獨大,該卡的銷售額據稱已超過百億元。這類卡片由非金融機構發行,但功能類同于銀行卡。
后者則是市民常見的商場購物卡、美容儲值卡等,大的比如廣百積分卡、友誼積分卡等,小的如一些美容機構自己發行的儲值卡等。
還有一種卡在《通知》中也有提及,這就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預付卡。如工行發行的牡丹金融IC卡、國民休閑旅游卡,中國銀行和銀聯聯合發行的中銀通支付卡等,這類卡屬于多用途預付卡。《通知》也明確,金融機構未經批準,不得發行預付卡。
“第三方”將面臨生死大考
針對非金融機構發行的多用途預付卡,將成為重點監管的一個對象。《通知》明確,人民銀行要嚴格按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加強對多用途預付卡發卡人的監督檢查。未經人民銀行批準,任何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多用途預付卡,一經發現,按非法從事支付結算業務予以查處。
實際上,對第三方預付卡企業的管理從去年就已由人民銀行納入了日程。按照央行去年9月發出的《第三方支付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多數預付卡企業很可能將遭遇淘汰。原因就是準入門檻很高。比如《細則》規定,擬在全國范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支付企業,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擬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000萬元人民幣,并且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實繳貨幣資本。僅是這一條就擋住了大多數的預付卡企業,甚至在當時就連上海最大的百聯電子商務的注冊資本都只是剛剛達到省內經營的標準。一位第三方支付行業人士透露,在廣東、深圳地區分布著一些規模較小的預付卡企業。
而按照國務院《通知》,“未經人民銀行批準,任何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多用途預付卡,一經發現,按非法從事支付結算業務予以查處。”這意味著,不少預付卡企業將經歷生死大考。而央行的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截至到目前未發出一張,首批入圍有望獲得牌照的32家企業多數也是做網絡支付的企業,現存的預付卡企業很有可能將“死亡一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