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盒為何不印警示圖片?
“吸煙有害健康”屬于冗余信息,起不到警示作用。吸煙的危害說得越具體越好
今年春節,同事小張去臺灣出差,為父親帶回一條寶島卷煙。出乎她意料,這條跨越海峽的卷煙,竟戒除了老人幾十年的煙癮。原來,老人想吸煙拿起煙盒時,總會看到煙盒上讓人惡心的圖片,抽煙的意愿頓時就沒了。一包煙還沒抽完,老人就戒煙了。
這并不是個例,很多事實證明,在煙盒上印刷因吸煙造成的患病器官的局部特寫警示,會讓很多吸煙者望而卻步。
“與香港、臺灣以及國外的煙盒包裝不同,大陸煙盒包裝異常精美華麗,沒有各國通行的黑牙、黑肺等效果直觀的圖片。只在煙盒的一面使用中文警語,另一面使用對應的英文警語。對于大多數不懂英文的國人來說,根本達不到警示效果。”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宜群教授說。
煙草是唯一一種危害所有使用者并可造成一半使用者死亡的合法消費品。楊功煥說,在煙盒中標注“吸煙有害健康”,屬于冗余信息、飽和信息,這樣的煙盒起不到警示作用。99%的吸煙者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并不清楚吸煙具體有什么危害。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對此逾80%的吸煙者并不清楚。很多吸煙者不知道吸煙還能引起心臟病、陽痿、皮膚老化和多種癌癥。因此,吸煙的健康警語說得越具體越好。

視而不見
然而,方寸煙盒成為煙草公司和控煙專家的“博弈場”。
一些煙草公司提出:“卷煙是慶典、婚宴等特定場合的傳統必備消費品,如果煙盒印上大而醒目的健康警語,將難以被廣大消費者接受。煙草制品被包裝成可憎的消極物品,完全破壞了原來包裝設計上具有正向價值的文化和審美內容,將可能導致卷煙禮品的快速減少或退出。”
職業的原因使大批醫學專家投身煙草控制事業。北京人民醫院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說:“每日面對受吸煙之害的心臟病患者,怎能熟視無睹!”他出診時,對每一位吸煙患者多用3分鐘來討論戒煙。上海瑞金醫院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呂安康寧可少做手術也要多做控煙演講。他說,做一臺手術可以救一個人,做一場控煙演講可能救幾十甚至幾百人。
其實,一位醫學家哪怕每年做100次報告,也不過告誡幾萬人。但據統計,若煙盒包裝都能印上大而明確的圖片警示,每天吸一包煙的煙民每年看到這類警告不低于7000次。按照我國卷煙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僅一年吸煙者就能得到22000多億人次的警告,這是一種最廣泛、最經濟和最有效的控煙宣傳。許桂華說,在煙草包裝上印制健康警示圖片,是最好的“戒煙藥”,不用政府和煙民花一分錢。
“許多國家強制煙草企業在香煙外包裝上印制鮮明的警示圖片,出口的中華煙煙盒上就是一張爛嘴壞牙的圖片。但在國內銷售的香煙卻寧要漂亮煙盒,不要老百姓健康。”吳宜群指出。
未加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美國,已決定在2012年強制煙草業在煙盒上印上明確的圖像警示。我國何時能用國際通行的做法警示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