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煙法規為何淪為一紙空文?
目前還沒有全國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法規,地方法規存在著立法與執法的雙重尷尬
從5月31日零時起,首都機場3個航站樓內的36個吸煙室全部關閉,成為國內第一家實行禁煙的大型國際機場。衛生部出臺規定,從今年5月1日起,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公共場所禁煙的全國性法規。出臺公共場所禁煙地方性法規的城市154個,占地市級城市的一半。無煙立法本是控煙舉措中的一記“重拳”,但由于存在著立法與執法的雙重尷尬,地方無煙法規幾乎淪為“一紙空文”。
無煙立法首先遭遇的是立法難。南昌市是“無煙環境促進項目”首批7個試點城市之一?!赌喜锌刂贫譄煙熿F危害條例》(草案),被世界衛生組織和眾多專家稱為是國內迄今為止最接近于《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要求的。然而,從去年8月至今,“條例”草案未能進入最終表決程序。有專家質疑其“過于超前”、“不符合國情、省情、市情”、“難以實施”。
清華大學法學院王晨光教授表示,從立法效果上看,目前地方控煙立法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法律效力等級過低,公眾對其權威的認可度有限;法律規定中抽象的原則性規定與口號宣傳性內容較多,實際可操作性內容不足等。反觀香港,立法首先考慮的是執法的可操作性。例如,公共場所吸煙原先規定罰款5000港元,但需要法庭裁定。為此,罰款調整為由執法人員現場處罰1500港元。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執行起來也會有困難?!苯f,對比了新舊細則發現,新細則中沒有對室內公共場所吸煙者和場所經營者的處罰性條款,其效力有限。
中國社會科學院趙建文教授指出,盡管衛生部、教育部以及許多地方都有禁煙法規,但是部委級的條例以及地方立法在我國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要想實現“十二五”規劃制定的“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還必須有全國性控煙法律。
今年兩會,546名代表聯名提出“關于盡快制定《煙草危害預防控制法》的議案”。政協委員吳明的控煙提案有281名委員簽名,成為本屆政協簽名人數最多的一個提案。
王晨光建議,我國公共場所禁煙應該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為標尺,借鑒國外和我國港臺地區的成功立法經驗,選擇科學可行的執法模式,推動無煙立法的盡快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