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映名人坊
黃菡家的書櫥上放著三幀照片。中間是一家三口“全家福”,素顏黃菡,童花頭,對襟花棉襖,眼神青澀。旁邊,是江蘇電視臺《非誠勿擾》欄目組最近為她拍攝的兩張藝術寫真,黃菡變成了眼波流轉的時髦女郎。一個黃菡,迥異兩人。
學者黃菡開始調侃電視明星黃菡:“他們之間有個小故事啊:這個呢(指著土黃菡)是這個人(指著先生)的元配;后來啊,他變心了,換了個時髦老婆,就是她(指著洋黃菡)。”她輕笑著說,所以啊,你說,你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誰啊?
不喜歡被娛樂:黨校女教授本非流行款
前兩天的節目里,一位男嘉賓說,他理想的心動女生就要像黃菡老師這樣溫柔、善良。黃菡說,相親的時候這樣說不合適,比方我跟你相親,說喜歡孟非這樣的,你會不舒服。第二天,媒體和網站的娛樂新聞報道“黃菡自曝喜歡孟非”。
“特別排斥娛樂新聞,我知道它們是怎么做出來的”。黃菡說,“就算我在做《非誠勿擾》,我還是覺得娛樂跟我沒什么關系。”對于常常“被表白”、“被自曝”,她一般不解釋,緘默不語——借題發揮、乘勢上位,不在她的思維方式里。
和一年前相比,至少有一點是好的,她常常“被表白”了。2010年6月28日,省委黨校女教授黃菡進入《非誠勿擾》節目組擔任嘉賓主持時,這檔節目不少嘉賓被視為“三俗”代表,遭遇鋪天蓋地的批評。基于和電視臺的長期合作與信任,她被請去救火。
然而,習慣了孟非樂嘉二人組的粉絲們不買賬。統計顯示,黃菡當時只有11%的支持率。無端的、無底線的批評,讓她震驚;看到網上對媽媽的辱罵,女兒哭了。黃菡自認在生活中是個與人為善的人,從未遇到過這么直接的敵意。她選擇了不聽、不看、回避。先生則成為防火墻,只挑好的說給她聽。她對負面信息稍有在意,他就說:網上的你也信?!
回頭想,如果不是“救火”,雖然已有10多年做電視的經驗,黃菡認為自己這種不流行的款式,肯定不在“節目嘉賓”考慮之內。誰知道,“不流行”暗合了“反流行”的制勝法寶,無心插柳的黃菡,在生猛的時風中,以文火慢燉的風格示范了知性美,人氣穩步上升。
有位媒體專家為此評點:江蘇地產大眾文化女明星中,沒有大博眼球的毒舌女評委,也沒有苦情女主持,卻意外有了一位以內涵勝出的學者女嘉賓,倒是無心契合了江蘇深厚的人文底蘊。對《非誠勿擾》來說,這個場,黃老師是救下來了。
不喜歡當情感專家:創造幸福,道重于術
剛剛過去的“七夕”,黃菡接到不少電話采訪,話題全是情感。
黃菡不大愿意做大眾情感專家,“主要是覺得沒什么說的,臺上也說,臺下也說——情感不就那點事兒?況且,我也不是研究這個的,我的專業是社會心理學。”
她其實是質疑“情感專家”作用的。黃菡氣性親和,嗓音悅耳,特征氣質很具“療傷作用”——“我好像特別容易讓人信任”——做《非誠勿擾》之前,就經常有朋友、熟人、學生去跟黃菡談情感困惑,這讓她越發明白,解決情感問題,有時候只是需要傾聽,沒有人能為他人提供真正的解決方案。“溝通,聽對方的傾訴,這有沒有治愈和解決的意義呢?太有了!”
而那些站在相親舞臺上的年輕人,給黃菡的總體感覺是,重“術”超過重“道”。“婚姻和情感,擇偶或和配偶相處,更應該注重的是技巧還是自己內心的價值觀,這就是道和術的關系。我始終強調,重要的不是技巧,不是該在哪兒約會、該穿什么、該怎么察顏觀色,更重要的是該怎么理解婚姻和價值。年輕人會覺得我說的這些太虛了,太空了,他們就想要一個具體的指導,‘到底是該點咖啡還是點鐵觀音’。機巧的,可能給你帶來一段短暫的激情,而如果你要尋找漫長而和諧的婚姻,應該從根本上學會去看待情感。”
那些突破了大眾流行擇偶標準的嘉賓,會讓黃菡欣賞。“很多有較長海外生活經歷、有點像‘ABC’(美國出生的華人)的嘉賓,既溫文爾雅又特別陽光,沒有因為風度修養而太過壓抑內斂,保持著本真的個性。”黃菡欣賞一個叫張帆的天津外科醫生,“他有一種自我但又不是自我中心的氣場,很有男性魅力。”她還欣賞“地質哥”陳曉煒,當被問到信仰時,陳曉煒說“我是黨員”。“在那樣的娛樂氛圍里,他說這個話一點都不‘傻正經’,特別自然健康。”
“我完全不能理解有的嘉賓說的,自由刷卡是最大的幸福。不是說不要錢,幸福,能比刷卡更多點兒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