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什么?修身齊家,個體幸福
黃菡的粉絲自稱“菡萏”。在菡萏們的描述中,黃菡仿佛電視劇中的時尚成功女性:住豪宅,開豪車,夫婦均為知識分子,聽上去有種高級的冷感。
事實比傳說平實素樸很多,一如黃菡在生活中的素面朝天。黃菡2009年從南京市內的小公寓房搬進了江寧的二手聯排別墅。梅雨前腳走,臺風季接踵而來,別墅門檻外一直堆著沙包“防汛”。家里干凈極了,一塵不染,光腳走路十分舒服。無豪車,有中檔車一輛,黃菡不會開車,去電視臺做節目,通常是先生開車送到離家最近的車站,然后自己搭乘地鐵。
回到家,黃菡就不想進城。她本有蒸蒸日上的仕途,已經進了副廳級后備干部隊列,但她卻把正處級職務給辭了,只留教授頭銜,轟動全校。她不是要做全職太太。“我是一個讀過書的、愛想東想西的女性。我覺得女性還是要有一個社會角色,然后要增強自己的幸福感。儒家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平天下’我是做不了啦,那就追求修身齊家的個體幸福。我也反對女性做全職太太——女性要有以個人為中心的物質和精神追求,要有一份可以勝任的工作,要有一個精神上可以對話的伴侶。我都做到了。”
對話黃菡的理由
和《非誠勿擾》嘉賓主持黃菡聊著聊著,她忽然打斷記者問,唉,我很好奇,你怎么寫我,是那種模式化的——家庭事業雙成功之類嗎?
被她問得一愣之后,記者想起選擇她的動念。黃菡一上節目就遇強烈反對,而短短一年,她卻把嘉賓主持這把椅子穩穩地坐了下來,并收獲相當的支持。已經不年輕的黃菡,在一撥一撥年輕漂亮的女嘉賓面前沒有失色;沒有前衛生猛姿態的黃菡,在一聲聲從眾的、物質的、流行的價值觀面前,顯得獨立有格。記者選擇和她對話,大概就是想印證:不流行的地帶,可能藏著人生經典的價值。
黃菡自信,但不是流行的“一切盡在掌握”,而是認可“并非一切盡在掌握”。兩字之差,對人生的理解深度更上一層。她覺得人生的不可控多于可控,如果真的控制不了,生活也還是要繼續。
有了對人生充分的低調處理,黃菡反如哀兵制勝。她的職業道路很順利,當了副處、正處,進了副廳級后備——這可是黨內重要部門的重要階梯——她忽然覺得,這種進階偏離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她退了,要辭職,辭了一年才辭掉。她畢竟是學者黃菡,不是官員黃菡。體制內的退,需要底氣和勇氣,黃菡做到了——內在殷實,外在就舍得。
她也有高調的地方。她常常高調呼應有社會公益心的年輕人,有自我的年輕人。她說,“人應該境界高一點,眼光開闊一點,那樣的人會自然而然的大氣一點,至少讓你看上去更豐富多彩一點。”
毋庸諱言,去智化、拜金化曾頗為流行。然而,流行總是速朽的,成就人生真正的自信,淡定和開闊,才是永恒的。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