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分類有獎
“我做夢都夢見居民把垃圾袋扣到我頭上”
根據黃小山的設想,這座綠房子要在北京小湯山地區的300幢別墅、600個回遷戶和一個中型農貿市場內進行試點,“每戶都有一個檔案,我會發給你們垃圾桶、塑料袋,我要搞垃圾投放的實名制,每個垃圾袋上都有你們家的門牌號,要求你們定時定點把垃圾放在那里,然后我會把你們扔出來的垃圾拉到我的綠房子,按照干濕兩種不同的垃圾,進行一次預處理。”
為了讓周邊居民給予配合,黃小山除了打算發放千余份宣傳冊外,對于居民還有獎勵,按照黃小山的想法,凡是滿足分類包裝和定時定點投放的家庭,“綠房子”會根據垃圾袋上的門牌號進行登記,每月末、每季度末、每年末都會舉行規模不等的抽獎。“或許你的垃圾只賣了幾元錢,卻抱回一個平板電視。”黃小山說,在這種刺激下勢必會有很多人從被動轉向主動。目前,全國已有6個環保組織答應各派兩名志愿者,幫他運作“綠房子”。
那么,周邊居民的配合至關重要。黃小山坦言:“肯定會出現不配合的情況,我做夢都夢見居民把垃圾袋扣到我頭上。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有綠房子的必要。”
按照黃小山的設想,“綠房子”要實現承上啟下的功能。具體說來,“承上”就是幫老百姓完成垃圾分類,“啟下”就是把干垃圾分成七類,最大限度地把里面有用的東西揀出來;把濕垃圾用破碎機打碎,通過脫水機脫水,再與垃圾焚燒廠、填埋場對接,“我現在想為這事兒建一個網站,每天做一個綠房子的日記,希望我們的政府也好、專家也好,我最歡迎的是老百姓,都關心這個垃圾,因為垃圾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產出的,也希望用量化的數字來說明,市民的生活垃圾真正的組成成分是什么,希望以此為基礎,能給政府制定垃圾政策提供幫助。”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