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應不重學歷重經驗
去年,廣東從珠三角外來工中招錄50名基層公務員,這種做法屬全國首次。今年,廣東決定再從優秀工人、農民中選拔250名基層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員。這是廣東首次單獨面向本地工農選拔公務員,也是第二次從外來工中選拔公務員。
如何界定“外來工”身份
從外來工中招錄公務員,給廣東2600萬外來工打開了一扇門,打通了外來工進入當地基層公務員隊伍、參與社會管理的渠道。廣東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林盛根表示,“以前通常都從大學生中選拔,相對來說,大學生初涉社會,缺乏鍛煉,在看法方面和作出決策的時候難免會和基層人民有隔閡,現在從一線務工人員中選拔,有三方面的意義:一是改變公務員的隊伍結構,多元化一點;二是有利于決策時更好地了解基層群眾的聲音;三是增加整個隊伍的基層工作經驗,更好地處理工作。”
根據公告,報考者須符合《公務員法》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等規定的基本條件,還要具備“年齡18至35周歲;高中(中專、中技)及以上學歷;在職位所在市的企業工作3年及以上;戶口不在職位所在市或已通過企業用工方式及激勵政策遷入職位所在市”等條件。
如何界定報考人員的“外來工”身份?林盛根說,職稱不是最重要的,學歷在高中以上的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須在當地有幾年的工作經驗。
鼓勵通過努力改變命運
“通過石鐘良等3人一年來的工作實踐表明,外來工公務員完全可以勝任新工作,并且能結合以前的經驗開創新的工作局面,政策效果明顯。但我們也看到政策仍有調整的空間。”林盛根表示。
去年肇慶市招錄的3名外來工公務員都有大學本科學歷,此前也都參加過國家或地方的公務員考試。肇慶當地一位網友稱,總感覺他們“工人的味道并不濃”。
對此,今年招考已明確要求,選拔所稱“工人”包括在各類企業生產一線從事體力或技術勞動的人員。
此外,目前招考外來工公務員的考試制度與國考或省考相同,學歷不高的外來工也很難從中競爭勝出。真正要招錄一線經驗豐富,但學歷不高的工人,政策還有調整的空間。
80后作家林蕭建議,將年齡限制在政策允許范圍內適當放寬,適當增加崗位名額。如健全以考核綜合能力為主、筆試分數為輔的招考機制,讓更多綜合素質強的外來工感覺有奔頭、有希望。
林盛根表示,政策還需要細化。招進來以后要給予適當的平臺位置,讓他們發揮優勢;還要做好管理和考核工作,是否符合錄取時的標準。(文/圖本報記者何濤 實習生徐婉琪 通訊員福元)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