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增收要有新突破
從長遠來看,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應當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點
去年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增幅是10.9%。承接去年態勢,今年上半年農民的現金收入增幅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高出6.1個百分點。但是,目前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因素依然沒有完全消失。專家分析,靠農產品價格增收、靠提高工資水平增收的空間是有限的,特別是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遏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任務還很艱巨。
李國祥表示,過去我國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外部條件。未來,要從三方面探索農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途徑:
一是就農業來看,必須建立在農村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這是保持農民快速增收的基礎。因此,未來要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確保糧食穩定增產、深入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上下功夫,實現農業生產者增產增收。
二是要加快農村勞動力分化,促進農村勞動力專業化。要轉變吸納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的方式,進一步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讓更多的農民融入城鎮。
三是鼓勵農民流轉耕地和農業生產要素,盤活農村要素市場,為財產性增收打開大門。
專家指出,在當前的農民收入結構中,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合計占到近90%。當前促進農民收入增長,應當要以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為著力點。同時,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從長遠來看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應當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點。
(來源:新華網 編輯:蔡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