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雞蛋吃到嘴里要費多少勁?難以背負的食堂賬本
值得注意的是,食堂建設除了硬件、人力等成本外,還存在物流、運行等隱性成本問題。目前,“營養餐運行成本誰來擔”已成基層學校普遍問題。
在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雙橋中心校,落實國家營養改善計劃所需的奶和雞蛋由區教育局的簽約單位用車每周送一次,雞蛋由學校當天煮熟后發放。為確保這項工作開展,學校配備了專人負責,投資近萬元按標準建立了“營養餐儲存室”,學校還得將生雞蛋煮熟(每月花200多元),為此一年多支出幾萬元。這個錢沒有人來承擔,只能由學校在不多的經費中擠。
雙才中心校副校長劉躍勛說:“為了吃這個蛋,有2個人專門管理,每天要到各班數蛋分發,還要回收蛋殼等,工作量很大。下一步要吃正餐的話工作量更大,至少要增加3個以上的編制,才能維持正常運行。”
按照國家要求,營養餐必須零利潤經營,供餐學校食堂聘用人員工資、大型設備購置費用納入當地財政預算,在學校公用經費外單獨解決,但對很多財政緊張的市縣來說負擔不小。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楊偉嘉說:“廣西40個國家和自治區營養改善計劃試點縣全部實現校內食堂供餐,需要建設資金18億元,目前國家劃撥5個億,自治區籌集5個億,尚有8個億的缺口。”
他坦言,目前廣西雖已投入10個億建設食堂,但仍有較多寄宿制學校和辦學規模較大、需要由學校供餐的非寄宿制學校沒有食堂,部分學校必須由教師輪流做飯才能保證營養改善計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