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知道,醫院是分等級的,有一、二、三級;而每一級里面又分甲、乙、丙三等。最好的醫院是三級甲等醫院,即通常人們所說的三甲醫院。面積最大、科室最完備、醫療設備最先進、醫術水平最高的醫生往往都集中于三甲醫院。結果是三甲醫院患者云集如鬧市,社區醫院、一級醫院“門庭冷落車馬稀”。這是造成我國民眾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國式生孩子難”的原因之一。
雖然我國經濟發展令世人矚目,但人口眾多,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差距大以及醫療體制的弊端,造成醫療資源極度失衡,農村醫院、鄉鎮醫院、社區醫院醫療條件比較薄弱,百姓看病、生孩子不得不往大醫院跑。然而醫院再大,畢竟醫生有限,專家醫生更為有限,醫院接診、住院的人數往往達到極限。如此情況下,就會出現掛號難、建檔難、費用高、醫護人員服務態度差等種種問題。
幾個月前,一位朋友的親戚在北京一家大醫院生了孩子。他說,這次生孩子猶如“一場噩夢”:產婦進入待產室后,醫生說可以自然分娩。在產婦忍受了30個小時的痛苦、宮口幾乎全開之時,醫生卻突然說要進行剖腹產而把產婦送入手術室。手術室的醫生未接到手術通知,已經洗澡準備下班。大約半小時之后,主刀醫生才晃晃悠悠地到手術室。而手術后縫針時麻藥已失效,產婦痛得大叫,卻遭醫生訓斥,之后產婦昏迷……
孩子出世的那天本是孩子父母最幸福的一天,但生孩子所遭受的痛苦,給一些年輕父母的心靈造成陰影,這不能不說是可悲的事。
據了解,由于實行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政策,國家對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都有嚴格的規定,因此,即使是一二級醫院的婦產科,都要達到衛生部門規定的標準,以保障產婦的健康和新生兒的順利出生。但由于醫療資源的嚴重失衡,短期內要改變人們蜂擁去大醫院生產的狀況不太可能。因此,如何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尤其是為廣大的鄉鎮醫院、農村衛生院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配備技術好的醫生,讓大多數婦女安全、安心地在就近醫院生孩子,這是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及各級政府應著力解決的問題。(劉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