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吃大喝的問題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遭到過熱議,明知道是浪費卻因為‘面子’文化一直未杜絕。”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于長江認為,奢華浪費的吃飯方式成為中國人講面子、講排場、體現熱情的表達方式。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認為,大吃大喝導致“剩宴”的問題還在于公款吃喝風行,“比如在接待這種事情上,下級擔心其成為評價體系的一部分,所以當然要上最好的飯菜,反正不是自己買單。”
“要引導社會形成這樣一種輿論,大吃大喝的招待方式是落后、愚昧的。簡單節儉的吃飯方式與低碳生活、環保理念一樣,符合國際觀念,是時代的潮流。”于長江說。
2012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陳代富曾說過,面臨嚴峻的資源短缺形勢,國人應該要有危機感。各類宴席上,無論是公務接待還是私家宴請,宴席散時總是吃得少,剩得多,公務接待剩得尤其多。為此他和一些代表建議國家制定《反浪費法》,制止、防范和懲處浪費行為。
“中國已經過了勸人吃飯的年代,健康的吃飯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會慢慢成為主流,而杜絕中國式‘剩宴’仍需每個人的反思和努力。” 于長江說。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