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四川成都畫院舉辦的畫展中,參觀者用手機拍攝王其鈞的油畫《織進幸福》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西區長沙馬貢鄉的一個偏僻藏族村子里,一群孩子和婦女聚集在一個小廣場上。婦女們三三兩兩地交談,孩子們則在嬉笑打鬧。他們每人手里都拿一本藏語書,有的孩子還會旁若無人地安靜閱讀。
陽光下,溫馨的鄉村人文氣氛吸引著中央美術學院王其鈞教授。不一會,人們都向一個小寺廟走去,在現場的王其鈞也好奇地跟著人們走進小寺廟。
這個寺廟的空間不大,內側為神像的設置處。人們以神像為中線,面對面分為兩組,盤膝排坐在神像前。中間站著一位披紫紅色袈裟的中年喇嘛,手持一本和大家一樣的藏語書。他剛開始講話,大家立刻就安靜了,目光不約而同地集中到喇嘛身上。
盡管王其鈞聽不懂這位藏族喇嘛在說什么,但是從這個場合可以看出,是在上課。喇嘛是一位教師。這位教師講了一段以后,便開始領讀,大家跟著讀。之后,教師開始提問,大人孩子都紛紛舉手,爭著回答問題。有的孩子回答完問題后,還引來一片笑聲。顯然,孩子是回答錯了。
對王其鈞這個陌生人,廟堂內的這些人顯得非常友好。不僅如此,任憑王其鈞在一旁觀察和拍照,他們都沉浸在課堂的氛圍中,只當是沒有看到他的存在。而王其鈞也是在這次深入生活中才得知,學習藏語藏文,了解博大精深的藏文化,正在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村中的藏文班之所以深深吸引了王其鈞,完全是因為那個“教室”。說是教室,其實就是一間廟堂,而且因為嚴冬酷寒,人們只能關上廟門避風。如此一來,堂內光線較為昏暗。堂內唯一的光線,就是廟堂頂部高窗透進來的一組亮光。
這強烈的陽光穿透高窗,穿透堂內安靜的空氣,更穿透了每一位求知者的心靈。正是這種純粹而強烈的意境,這種質樸而濃烈的震撼,深深感染了王其鈞。作為60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的藝術家,王其鈞的內心被“教室”里這種神秘的力量所牽引。
因此,在油畫《村中藏語班》的創作中,室內昏暗的光線成為作品的主調。藝術家運用對光線準確地描摹,細心地捕捉到畫面中每個人的神態,并通過對光線的起伏和變化,烘托出作品里每個人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