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有“逆差”了
“今年不僅沒有壓歲錢收,還得給弟弟妹妹們發壓歲錢。”老家在鹽城的小朱去年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工作后的第一個新年,本來還挺樂呵的,可等到過年的時候小朱還是小失落了一把,“按我們老家的習俗,工作后就沒壓歲錢拿了。”更讓小朱“失衡”的是,自己不僅從舅舅、姨媽那損失了一大筆壓歲錢,還得給正在上學的表弟、表妹們派發壓歲錢,“一個人200塊,轉眼1200就沒了。今年因為剛工作,所以給得少,不知道明年會不會‘漲價’。”好在爺爺、外公念在她還沒結婚的份上,依然派發了壓歲錢,小朱這才找回了一點“平衡”。
和孩子一起理財
新華社昨天發文稱,隨著孩子們壓歲錢水漲船高,一些浙江的家長開始試著和孩子一起管理這筆“小財富”,以此培養孩子們的理財觀。記者采訪了解到,其實在南京,這樣的家長也大有人在。
二年級就有了“小金庫”
“別看我們家孩子剛上初一,但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壓歲錢就由他自己保管、支配了。”記者昨天在采訪中得知,楚女士早早“放權”給孩子自行管理壓歲錢。
有句俗話說得好,“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春節特有的風俗之一。壓歲錢是每個孩子過年的企盼,不過隨著壓歲錢行情的“水漲船高”,不少家長在壓歲錢的處理上也會顯得猶豫不決,全部給孩子吧,擔心孩子揮霍一空;控制在自己手上吧,又會遭到孩子的強烈“抗議”。
“我們從孩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把壓歲錢全部交給他自己管理了。”楚女士清晰地記得,孩子小學二年級的那個春節一結束,她便帶著兒子小宇到銀行開了一個壓歲錢專用賬戶,“第一年只存了500元,第二年大概是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