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
兩種模式差別在哪兒?
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和德寶小區都屬于西城區,同樣實行停車自治管理,但效果大相徑庭。它們之間的差別究竟在哪兒?
支持力度的大與小
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在探索停車自治管理過程中,居委會始終擔任重要角色。街道辦事處在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以及撥付資金、配置人員等方面都是鼎力支持。而且,對于這種新嘗試,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據了解,目前兩條胡同聘用的8位秩序管理員,都是“40、50”人員,工資由財政劃撥,不用居委會承擔。
在實行停車自治之初,德寶小區也確立了政府幫助引導、產權物業單位參與、居民協商自治的原則,但在實際運行中,卻沒能相互協調好,“自管會”逐漸成了一個“單打獨斗”的純居民自治組織,籌資、招募人員等都靠自己,遇到的難題也就越來越多。
采訪中,德寶小區居委會主任馮秉仁有顧慮,覺得停車難問題不是居委會參與就能完全解決的,居委會也是自治組織。而“自管會”會長張文杰期待的則是:“只要政府有關部門推上一把,我們就能堅持下去!”
停車費用的收與免
胡同停車免費,而小區停車要收費,看似簡單的收與不收,牽扯的問題挺復雜。
停車收費,怎么收?誰來收?首先要看是否具備收費的合法資格,德寶小區居民大會選出的“自管會”恰恰沒有這張“身份證”。雖然去年區發改委審批通過了小區停車收費標準,但在執行收費時,沒有合法資質,一些車主還是不買賬。而停車費收不齊,又直接影響聘用停車管理員,沒有專職管理員,停車自治模式就很難維持。相比之下,胡同停車自治管理模式的關鍵在免費,將收費資格問題繞開了,因此更能推廣下去。
車位的固定與隨機
“車多位少”是胡同和老舊小區面臨的共同問題,但胡同的車位利用起來相對隨機,老舊小區一般需要固定車位。
以西四北六條、七條胡同為例,住戶中老年人多,一些子女有車的家庭,因為平時不在一起住,年輕人隨來隨走,83個車位可以周轉停下近200輛車;而老舊小區住戶集中,年輕的有車族相對也多,有限的車位未必能滿足需求。
但無論胡同還是老舊小區,隨著私家車日益增多,都難免遇到車位緊張的尷尬。與周邊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實施錯時停車,有條件的地區適當籌劃建設立體車庫,也是一個好辦法。
值勤時間的長與短
德寶小區的停車管理員,實行24小時輪班上崗,晝夜維護停車秩序,這與胡同模式不同。
西四北社區居委會主任尹慶國介紹,西四北處于繁華商業區,停車高峰時段在白天,晚上外來車輛就少了,停車管理員實行8小時工作制就能應對停車問題。而德寶小區臨近北京展覽館,晚上經常有演出,觀眾到小區停放車輛的現象很普遍。周邊還有不少酒店、餐館,顧客也常將車停進來,所以晚上七點至八點反而是小區車輛停放集中的高峰。德寶小區居委會主任馮秉仁告訴記者,不堅持24小時值守維護秩序,小區業主的車就可能找不到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