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然然來住院時只有2個月大,根據臨床癥狀、心電圖表現及治療過程,李小梅教授得出了診斷:無休止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需盡快終止心動過速,否則孩子隨時面臨生命危險,立即決定多種抗心律失常藥物聯合應用,靜脈與口服藥聯合應用。小嬰兒血管極細,由于孩子經多家醫院靜脈治療,可用的淺表靜脈所剩無幾,為下一步的治療帶來很多困難,經過種種努力均不能保證靜脈入路,資深的麻醉科主任親自為小然然經脖子置入了深靜脈置管,為臨床用藥提供了保障。
在經過了整整一個多月艱難的藥物治療過程后,根據李小梅教授豐富的治療經驗,各種可用于小嬰兒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聯合、不同組合,均未能有效控制如此惡性的心動過速,李小梅教授已面臨兩難:加大藥量,會顯現藥物毒性;減小藥量,心率將更加增快損傷心功能。
看見孩子這樣的危急情況,小然然的媽媽天天以淚洗面。大年三十的晚上,人們都在滿心歡喜放鞭炮喜迎新年,小然然已一天不吃不喝,對外界沒有了知覺和反應,她的生命危在旦夕!
獲知此情況的李小梅教授心急如焚,這天晚上,她反復思考著一個問題,看目前的情況,射頻消融術是挽救小然然的唯一方法——心臟射頻消融術是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導致局部心內膜及心內膜下心肌凝固性壞死,達到阻斷快速心律失常異常傳導束和起源點的介入性技術。該手術不會造成機體危害,而且目前已經成為根治陣發性心動過速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因為嬰兒太小,這也是一個生命的禁區,她清楚地知道手術的難度和面臨的風險:首先是嬰兒太小血管過細,術中血管穿刺可能失敗不能置入足夠的導管導致手術無法進行,甚至發生嚴重的血管并發癥;其次是導致小然然心動過速的機制并不清楚,手術并無成功的把握;另外小嬰兒心臟容積過小,導管在心腔中操作空間小,大大增加了手術難度。但是為了這一弱小的生命,李小梅教授決心勇闖禁區。
孩子命懸一線,決心已下,準備工作馬上開始:為減少對孩子血管的損傷,增加手術成功的可能性,大年三十的晚上,李小梅教授即與導管生產廠家聯系,調來全國唯一一根更適合于嬰兒的6F粗細的消融導管。與家長反復溝通手術的種種風險及不成功的可能,以得到家長充分的理解。
2013年2月26日8點30分,小然然的心臟射頻消融手術開始。最有經驗的麻醉師來為小然然實施麻醉。小心翼翼的穿刺左右大腿根的股靜脈,穿刺成功,沿血管送入兩根細小的電極導管。進行心內電生理檢查,確定導致小然然如此惡性心律失常的原因竟然是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這在年長兒手術難度都很大。李教授眼睛和手密切配合,不敢越雷池一步,小心翼翼的操作、精細到了極致。屏住呼吸,標測、放電消融、再標測、再放電消融、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在全組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下,經過兩個小時的努力,手術取得成功!
孩子父母感動落淚,握著李教授的手,感謝這位了不起的專家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氐讲》?,看著監護儀上顯示的正常心率,家長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作者: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苗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