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中介休市,百名兒童現場集體書寫《弟子規》,弘揚傳統文化。人民圖片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寶貴財富,更是傳統文化的驛站,用以承載民族認同感、傳承民族文化生命、增強民族凝聚力。
但是,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過西方的節日樂此不疲,而對中國傳統節日缺少了應有的溫情與敬意。
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追尋傳統節日對于現代生活的倫理文化意義,讓青少年懂得并學會堅守民族文化之“根”,成為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
“馬上到來的端午節,你會怎么過?”
“端午節有小長假,想跟同學出去旅游。”
“有沒有一些跟端午節相關的特定的活動?”
(斜抬起頭,默想片刻)“嗯……端午節應該是吃粽子吧。可是我不太愛吃,就象征性地吃一點。”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和文化內涵嗎?”
“只知道是紀念屈原的,其他就不清楚了。”
這是記者與廣州中山大學學生小杰在校園內的對話。一連好幾位同學的回答,內容都與小杰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