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同一套房三個月漲了20萬
購房人還是扛不過房主
“他可以不賣,但我不能不買呀。”等了2個多月,房價沒降,還漲了20萬元。盡管心有不甘,小楊還是出手了。因為在這2個多月的博弈中,他明顯感覺到了房主的強勢和房價上漲的動力:房主不降價,幾個人搶著買。“既然自己有需求,早晚都要買,晚買不如早買。”國五條新政落地北京后,經過短暫的觀望、對峙,最終,購房者還是沒熬過賣房人,主動出手了。4月份以來,本市二手住宅成交量連續(xù)3個月呈環(huán)比上漲態(tài)勢。
“國五條”出臺時腰桿硬了
對小楊來說,買房是“不得不”的事情。為了離父母近點兒,他把郊區(qū)的房子賣了,準備在東四環(huán)附近安家。
“我以后還住呢,就不提具體哪個小區(qū)了。我是從4月份開始看的。那時,新政策剛落地,市場比較冷。我記得當時這個小區(qū)一下子冒出5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報價都在410萬元上下。而這個小區(qū)同戶型房源3月底的成交價就在410萬元。”小楊介紹說。
一看有這么多房源可選,加上自己對新政后的行情判斷不清。小楊雖然看上一套房子,也沒急于出手。心想:“這回腰桿可硬了,上趕著不是買賣,我也矜持一回。”就和中介說:“你去幫我談,400萬,我就買。超過400萬,免提。”
中介談完,回話說:“業(yè)主一分錢也不降,就這個價兒。”
“我一聽,火兒騰一下就起來了,都什么形勢了,還這么牛,我先不買了。”據小楊介紹,他雖說不買了,但還一直暗暗關注這套房,當時,這套房子并沒有馬上賣出去,小楊心里不禁暗暗竊喜。
“大概端午節(jié)前后,幫我盯著這套房的中介問我還買不買,說好幾個人要簽約。起初我不信,帶著懷疑的態(tài)度說,和房主談談。沒想到,當天,鏈家、我愛我家、中原、美聯(lián)4家中介,帶了六七組客戶來,不要說買主,中介都快打起來了。有人當場拍下50萬定金,把房子搶走了。”這陣勢把小楊嚇到了。回家后,晚上睡不著覺,又急又悔。急的是,擔心房子再漲價;悔的是,最初沒出手。
讓小楊擔心的事兒還是發(fā)生了。5月底,他關注的同戶型的房源,有3套房主不賣了,有1套房主把價格漲到了4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