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房叔無房表哥無表
如此反腐如鯁在喉
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12日對“房叔”蔡彬作出有期徒刑11年6個月的一審判決,與此前陜西對“表哥”楊達才的審判不提及手表的來源一樣,“房叔”多達21套房產的來源和處理問題也未有提及。公眾關心的是,如此巨額房產是否來源合法?案件宣判后是否意味著所有房產因此“洗白白”而“合法安然無恙”?
2012年10月,蔡彬遭網友舉報坐擁22套房產,經紀委核實其與家人實際擁房21套。令人費解的是,審判過程中僅提及蔡彬兩套房產。對此,檢察機關表示,目前掌握的證據顯示,“房叔”受賄與其房產的關系不大。
對此,人們不禁要追問:除去退贓和罰沒財產外,是否意味著“房叔”的房產“合法”了?蔡彬是一名正處級干部,其妻子曾任番禺區工商聯辦公室主任、秘書長,現已退休,按正常工資標準,都無法購買那么多套房。
中山大學廉政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肖濱說,隨著案件宣判,“房叔”家人仍可以坐擁千萬財產,這種“和稀泥式”的反腐,有避重就輕的嫌疑,而且可能鼓勵更多貪官把渾水倒入清水,將贓款變成不動產,利滾利、錢生錢,最終贓款變成了合法收入,達到“洗白”的效果,規避更為嚴重的法律懲罰。
“表哥”落馬了,但他的問題與表無關;“房叔”判刑了,他的腐敗也與房無關。這樣的反腐結果,總是讓人有些如鯁在喉難以真正舒暢,難怪不少網民發帖表達了不滿和不解。而要紓解這些不解和不滿,恐怕還需要有關部門作出進一步解釋和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