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壓力下,師生矛盾何解?
學校團委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14日事發后,學校老師們在QQ群里一直討論到晚上兩三點。“開始是憤怒和惋惜,后來更多的是對日常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
從教33年的高三年級組主任黃老師怎么也想不通,一個學生和老師沒有深仇大恨,怎么能下毒手。原本應該和睦的師生關系怎么就變了味。“原來的學生都會感激老師培養了自己,現在有的學生覺得自己就是生產線上的產品,對老師沒有感情。”
教了29年物理的孔老師覺得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的溺愛,或者留守學生對情感的匱乏,讓他們在越來越重的學業壓力下,變得越來越脆弱,總是不能正確對待老師的教導。“現在老師必須要大度,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但孔老師坦言,面對升學率,老師們也有壓力,和學生溝通難免會有帶情緒的時候,現在常常要回頭要給學生道歉,師生之間也要相互理解。
有專家認為,造成悲劇的一個原因就是“超級中學”過于重視升學率和名聲,進而將競爭的壓力轉移給老師,造成部分老師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對學生的嚴苛管理常常只看結果不論方法。有的老師采取按成績排座位等“競爭”機制讓師生關系受損,師生矛盾暗生。“超級中學”片面追求高升學率辦學模式背后,是扭曲的政績觀和利益鏈,而其中的惡果,最終只會轉嫁給學校的師生。新華網南昌9月16日電(記者吳鍾昊)